1.3深度压抑后的极度疯狂——隋炀帝杨广的暴虐与才情
说到杨广,大家都很熟悉,还记得单田芳老先生抑扬顿挫地播讲评书《隋唐演义》,每当提到杨广的时候总有一个前置的定语——昏君。作为一个皇帝,杨广真的是不称职,堪称是集昏庸、残暴、荒淫之大成的典范。当我粗识这段历史的时候就很纳闷,人的变化怎么这么大呢?在登基为帝前的那份精明狡诈都哪里去了?早期的晋王杨广绝对不是废物,外战内行,南征灭南陈,北战退突厥;内战也是内行,几经运筹,废黜了太子杨勇,陷害了杨俊和杨秀,牢牢树立了储君地位。隋书中记载他“美姿仪,少敏慧”,就是说既聪明又帅气,其他的四个兄弟可是没有这样的评语。按照现在的眼光看来,杨广真是一个值得一钓的“金龟婿”——聪明、帅气、家世好而且很有做为。
但是当我们从他费尽心机甚至背着杀父弑君的骂名才登上帝位的过程来看,似乎找到一点答案,那就是为了这个宝座,他压抑的太久了——华美的衣服不敢穿,怕老爸疏远自己;漂亮的妹妹不敢泡,怕老妈讨厌自己;有了火不敢发,怕好不容易收买的部下和自己离心离德。关于杨广收买人心也有一个故事:在一次狩猎活动中(古时候的狩猎,尤其是君王的狩猎,有点操练骑射的意思,跟现在的阅兵、演习有得一比)天降大雨,侍从们给他拿来雨具,他来了一句:“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坚持陪着士兵淋雨。虽然比起刘备摔孩子的效果差点,但用心良苦也可圈可点了。这种压抑感一直伴随着杨广,直到他登上帝位。压力突然没有了,自己成了老大,突然的放松使他陷入了疯狂,当然,疯狂之后就是灭亡。
我知道这样解释有点牵强,毕竟我也不是学心理专业的,但杨广怎么从一个有为青年迅速堕落,真是一个迷。
1.3.1汉使出燕然,愁闺夜不眠——杨广的刻骨柔情篇
杨广在登上帝位之后,杀伐无数,但心底也有柔情的一面,从题目中的诗中能看出一点。这是杨广曾经作过一首乐府诗,全诗是:汉使出燕然,愁闺夜不眠。易制残灯下,鸣砧秋月前。
燕然,是古山之名,就是现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外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在汉代属于匈奴。东汉时,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就是在山顶上立了一块记念碑,不过写的不是某某到此一游,写的是大汉的威德。后来的诗中用到“燕然”这个典故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去匈奴,大多指边塞。
至于汉使的“使”也有点讲究,古代的使节不像现在有国际法保护,享受外交豁免权,双方的国家友好还好说,如果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外交使节完全可能会被杀头祭旗,就算不死,混成在冰天雪地里放羊的苏武也不好受啊。本诗的“汉使”我认为是指代去边塞从事一种危险职业,很有可能是戍边。
易制一词稍微容易引起误解,《说文》中解释说制,裁也。《诗·豳风·东山》中有“制彼裳衣”的句子,这里的制可以理解为裁剪衣服吧。易呢,通常的意义应该是更换、改变的意思,但在此处讲不太通。易还有一个意思,是治理、整治的意思,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易制可以理解为正在缝制着衣服。
这样一来,一个思念着远方游子的痴情女子就呼之欲出了。汉使出燕然,愁闺夜不眠:心上的男子吉凶难测在远方,我念君难眠空惆怅——睡不着是睡不着,可既没有出去泡吧也没在家上网,那怎么打发这漫漫长夜呢?
易制残灯下,鸣砧秋月前:我在混暗惨淡的灯光下飞针走线,又在秋高气爽团团圆圆(就是我们不得团圆)的明月下洗起了衣裳。注意,这位女子并没有这样说:易制残灯下,衣服真好看(这样的话就是衣服已经做完了),而是心神不宁,魂不守舍,根本没有办法做事情,衣服还没有做完就又到月亮下洗衣去了,也许用捣衣杵胡乱弄两下就又回来接着缝几针了。
正所谓:朗秋月,黯孤灯,针线飞,石砧鸣,莲步轻移影逡巡,裙裾簌簌系夜风,都道事君人难寐,实为思君不堪情!把这种忐忑心境下的期盼和等待写得如此细腻,看来杨广一定是这么抓心挠肝地爱过。
1.3.2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杨广之浪漫绮情篇
https://jiwufengbao.com/book/10510/262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