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退到一个月前,曹璨他们这一帮勋贵子弟看到新的步兵操典之后,就都敏锐地发觉这本书的重要性。
当天晚上学了大半夜,第二天还不肯离开。
赵匡胤虽然将他们赶走了,赵德昭虽然要准备婚礼,但是他们依旧死皮赖脸地赖在东宫。
步兵操典不允许外传,我就在东宫看没事吧?
身为勋贵子弟,或许骄傲,或许跋扈,或许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是绝对不会愚蠢。
因为跟赵德昭的亲近关系,他们能先学到这种新式练兵法,就是他们的优势。
就好比石保兴,潘惟德他们,虽然已经超龄,却都借用了父亲的颜面,向赵匡胤请求,能加入新军。
赵匡胤控制士兵的年龄,只是为了便于赵德昭能管得住,并不是要把优秀兵源排除在外。
何况他们本就跟赵德昭关系亲近,所以他们的申请,很轻易就被批准。
而他们这些人,也就成了这批新军的骨干和教头。
宋朝禁军一般是十人为队,十队为都,五都为营,五营为军,十军为厢,厢分左、右,厢上为番号军,分属三衙。
新军三千一百多人,按照规制相当于一个军,首领为都指挥使。
都指挥使为赵德昭,副都指挥使为袁不让,兼领锦衣营。
他率领三百禁军,负责军纪军法,也是赵德昭的打手,谁不服气就揍谁。
赵德昭最重视的曹璨,因为年龄太小,并没有获得神机营将虞侯的职位,这个职位被年龄最大的潘惟德得到。
潘惟德能获得这个职位,除了他年龄大,还因为潘氏一门有八兄弟都进入了新军。潘惟德有四个亲弟弟,三个堂弟,一起进了新军,也算一股不小的势力。
而人数最多的还要属慕容家族,这个来自山南东道的大家族,年轻一辈有三十余人,这一次,除了几个学文的,几个年纪太大和太小的,一下子来了二十二个。
慕容延钊已经死了,他还是赵匡胤的结拜大哥,所以对慕容家族,赵匡胤也是格外优待。
他唯一插手新军的事务,就是为慕容家族的次子,与赵德昭同字的慕容德丰要了一个将虞侯的官。
赵德昭将要把新军拉去襄阳,跟慕容家族这个地头蛇当然要搞好关系,所以并没有拒绝这个任命。
他让慕容德丰负责火器营,这个职位也不亏待他们。
最后一个测绘营,将虞侯授予了王承衍。
王承衍除了长的帅,各个方面都不是很出色,但是这个人最大的优势就是擅长交际,口才很好。
一个赵匡胤的最喜欢的主持人,口才当然无可挑剔,由他来跟一帮书生打交道,比任何人都合适。
已经接触了一个月步兵操典的这些朋友,全部被赵德昭任命为了都头,他们一共二十一人,加上从禁军里面挑选出来的十人,组成了教练方阵。
十一月初三,锦衣卫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特训,训练一开始,所有人就叫苦连天。
按照后世的新军训练,一开始就是站军姿,列军阵。这一项看似简单的训练,在所有人穿上三十公斤中盔甲的时候,就非常辛苦了。
因为大都是勋贵子弟,书生,没有左右不分之人,而且家庭条件都不错,身体也没有一个虚的。
可是穿着三十公斤重的盔甲,一动不动站一个时辰,就连赵德昭也觉得辛苦。
第一天就倒下了几十人,锦衣营的士兵早有准备,挨个施救。
赵德昭站在最前方,一动不动,以身作则。因为他的存在,没有一个人敢打退堂鼓。
半日军姿,半日学习,传授新军练兵战术和思想的时候,就没有人能帮助赵德昭了。
所以,每一日,都是赵德昭先将当天要讲的课,先传授给这些都头,将虞侯,然后由他们再分开传授。
每个人接受能力不同,口才有高有低,这也造成了有些都的士兵学的很好,有些都却学的一塌糊涂。
不过,赵德昭并没有过多插手,而是让他们下层军官自己调节。
在这个过程中,王承衍,曹璨他们受到了越来越多将士的认可。
至于晚上的思想教育,赵德昭也没有参与,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袁不让。
袁不让担当教头很称职,可是他口才笨,就拉上了王承衍,也算是将就地把教官这个职位坐稳了。
赵德昭在干什么?当然是回家了……
身为皇子,他的首要任务不是上阵杀敌,也不是考取功名,而是传宗接代啊。
但是年龄都不大,赵德昭是不忍心现在就让两女当妈的。
不管怎么想,享尽温存,这是逃不了的。
当时间进入十二月的时候,经过了一个月的训练,所有人不管是军姿,还是列队,都有了那么点意思。
众人也习惯了这种强度,就连那些书生,也不再觉得辛苦了。
而这个时候,赵德昭又拿出了后世的大杀器,正步走。
卸掉了盔甲,每个人都只身着一色的棉衣,开始了吹毛求疵的走路训练。
https://jiwufengbao.com/book/13849/3385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