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用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已见得宠而骄。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战事初开始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决心以身殉国“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高适的诗对边塞诗派有着重要的作用。高适诗歌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比,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
高适第一次赴塞,是河北节度使张守珪镇御的东北边防地段。北邻突厥,东北邻契丹与奚。唐筑居庸险隘以阻突厥,建营州以镇驭奚与契丹。
高适初至塞上,对张守珪曾寄予极大希望,其所赋《蓟门行》即借戍卒之口表现了这一主题: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高适第二次赴塞,所咏不限于河西战场,对于更为辽远的西部边塞——安西大都护府治下的西域局势也很关切。如《送李侍御赴安西》就反映了他的关切之情: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英惆怅,看取宝刀雄。
总之,高适边塞诗内容与当时社会现实政治密切相关。他的边塞诗无论是表达对民族和平的期许,还是直接描写军事事件都与当时的战事形势现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https://jiwufengbao.com/book/18583/699048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