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了拱手,子贡就开心的离去了,朝着海外而去。看着子贡离去的背影,王诩默默的前往论坛之上,悄悄的给墨子发了条消息:墨翟道友,楚国即将进攻宋国,大好机会,你要把握啊。(三千具强弩、一百门火炮、五百名工匠,一个都不能少)
……
不久之后,子贡就在夷洲岛上,见到了阖闾。
“师叔,田氏伐我在即,还请师叔看在同为姬姓诸侯的份上,派遣一支援军。此事之后,鲁国上下将感激不尽,并大力宣扬吴国姬姓诸侯的身份,让吴国也成为中原文化圈的一份子。”
“三千,三千援军!我会让世子夫差带着三千援军,前去支援鲁国。”阖闾伸出了三根手指。
“自从师叔继位吴侯以来,便不断改革,壮大吴国国力。但是,吴国和楚国的差距,不是一点两点,纵使是此刻,吴国的综合国力,仍然远远无法和楚国相提并论。”
“师叔这几年来,改革军制,与楚国大小战了一百多场,胜多败少,疲楚之计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这对于吴国名声的改善,并无太大帮助。对于中原诸侯、中原士人而言,吴国,依然只是南方的蛮夷小国罢了。”
“而这时,倘若师叔可以派遣一支军队,击败田氏大军,那么师叔的名声,吴国的名声,必然大不相同,到时候,无论是招揽中原士人,还是招揽其他玄门道友,都很有好处。”
听到这里,阖闾举起茶杯,一口喝光里面的茶水,连茶叶都咀嚼了几下:“我可以让夫差,带领五千精兵过去,顺便招揽士人、玄门道友。”
子贡再次抱拳一礼:“这几年来,师叔的疲楚之计初见成效,在多频率小规模战争之中,吴国胜多败少,楚国的国人、中小贵族,地方封君,纷纷破产。”
列国之中,打仗是不发工资的。即使发,也只给少量的一点点。
所以,国人们参加战争,国君管饭的时候,国人所在的家庭,就失去了一个壮劳力。
若是战争时间一长,就会耽误春耕,一年的收成,都要大打折扣。
国人也只是稍微富裕一些的普通人家,比野人强一些,但抗风险能力,连后世的中小地主都不如。
如果打了胜仗,有劫掠敌国的财物,有国君赏赐的财物,一般来说肯定是赚的。可一旦吃了败仗,就意味着战争期间,国人没有任何收获,国君肯定也没钱去补贴普通国人。
让国人破产,这就是疲楚之计的核心。
“实际上,如今的楚国内部,早已矛盾丛生,国人对贵族不满,中小贵族对国君不满。但是,由于吴国这个外敌存在,所以楚国内部的矛盾被吴国楚国之间的大矛盾给压制了。”
“这种时候,吴国若是直接停战,甚至是撤军,那么楚国内部的矛盾便不再被压制,而是会直接爆发。”
“一个不再团结的楚国,对吴国而言,才是最有利的!”说到这里,子贡就开始品茶了,而阖闾则是陷入了思考之中。
“孤可以召回伍子胥,让他带领一万精兵,前去帮助鲁国。贤侄可真是厉害,三言两语之间,就从孤这里讨了整整一万精兵,真真是国士之才。”
听到这里,子贡微微摇头:“比起真正的国士,小侄还差得远呢。”
说到这里,子贡就回想起了王诩对他说过的话:“你能连续想到这三个好处,也算是难能可贵了,师叔再帮你想一个阖闾无法拒绝的好处!”
合上了茶杯,子贡接着道:“师叔,除了以上好处之外,其实帮助鲁国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师叔,你觉得晋国强大吗?”
“强大!”
“如今的吴国,是晋国的对手吗?”
“不是!”反复思索良久,阖闾说道。
“如今的列国之中,可有哪个国家是晋国的对手?”
“没有!”
“这些年来,晋国也在改革,而且改革的非常快。韩赵魏三家和智氏互相敌对,形成了两个团体,这两个团体,不断紧逼对方,互不相让,一方通过改革获取了好处,另一方必然迅速跟进,他们的改革速度,是列国之中最快的!”
说到这里,阖闾也沉默了。
这才是最让人难受的!
最先改革的,明明是我吴国!
可是改革力度最大的,改革速度最快的,改革范围最广的,却不是吴国,而是晋国!
改革这玩意儿,也是要靠竞争的!
吴国为了和楚国竞争,所以勉强也算是上下一心,阖闾的改革在不伤害贵族利益的情况下,还算顺利。
距离玄门诞生都五年了,可是像鲁国这样的老旧、保守国家,却几乎什么都没变,孔子也是直到这场战争,才成为代国相。
比起鲁国、宋国、卫国、郑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吴国的改革速度已经算快了。但是和晋国比起来,吴国仍然算是保守。
其实,韩赵魏三家还有智氏也都有苦难言。
韩赵魏:我其实不想改革这么快,但是智氏在后面盯着,我要是稍微慢了一点,哪怕只是慢了一步,智氏就要追上来了,到时候,以智氏的体量,完蛋的就是我们了。
智氏:不是我想这么激进,而是韩赵魏三家不当人子,他们什么都往大一统上靠,越来越像大明朝,我要是不迅速跟上,就会被他们三家平推。
“一旦韩赵魏三家和智氏分出胜负,中原诸国可有能力敌他们的?没有!天下可有晋国的对手?没有!”
“所以,我若是君侯,必亲率精兵,前往中原,暗中拾掇韩赵魏三家和智氏,帮助他们开始内讧,帮助他们开战一场全面战争!”
“如今的韩赵魏三家和智氏之间,早已水火不容。他们之所以还能保持平衡,是因为没有外力。一旦在外力的介入下,双方必然爆发全面战争,只有晋国真正的乱了起来,列国才能有机会!如果晋国能直接分裂为两个甚至是数个国家,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所以,君侯大可亲率数万精兵,以援助鲁国为名,顺利抵达鲁国。击败田氏之后,君侯便可直接前往晋国,或者帮助晋公,或者帮助韩赵魏三家,或者帮助智氏,当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君侯自可离去。”
一个团结的晋国,是天下诸侯心中的梦魇。
可一个分裂成两个国家甚至更多国家的晋国,也就这样吧。
哪怕不能顺利分裂晋国,可只要晋国爆发内战,持续多年,那么晋国在此期间就没法儿发展,吴国便可趁机多发育一段时间,这也很好了。
“孤必亲率三万精兵,前往鲁国帮助鲁侯,抵挡田氏的不义之军!”
从三千到五千,从五千到一万,从一万到三万,子贡此行可以说是收获巨大。不过,还没完。
离开了夷洲岛之后,子贡就在一座海外岛屿之上,见到了此行的目标——楚昭王。
在大明世界,楚昭王乃是大明朝海外诸多封君之一,即使是之前,他也是镇海公王诩麾下的封君,而不是阖闾的封君。
这些年来,经过他的不断治理,如今岛上有国人万余,野人十万,奴隶五万,这样的规模,放到列国之中,也可称孤道寡了。当年周天子分封天下之时,子爵也不一定有这么强大的实力。
而昭王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也真正的见识到了底层国人的生活。所以他一眼就看穿了阖闾的疲楚之计,也一直在努力的瓦解此计。
当然,这些都不是昭王取得重大进步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曾暗中数次求教于熊岩,然后在熊岩的建议下,读了很多大明朝的史书,而且看了一遍又一遍。
史书、数学,这两门课程,是真正的可以增长智商、情商的课程。前者长情商、心眼,后者长智商和脑袋瓜子。
所以,如今的昭王,是一个加强版的。
“鲁国端木赐,拜见楚侯!”
虽然楚国老早就称王了,但中原诸侯不承认,不过是圈地自萌罢了。除了楚国之外,还有谁承认楚国的王爵?
当今列国之中,唯一的王,是周天子。唯一的公爵,是晋国。其他的诸侯,就是实力再强,官面上的称呼,也只是侯。
齐侯、楚侯、吴侯、秦侯……
昭王并未在称呼上多浪费时间:“田氏伐鲁,你这一路走来,求了不少援军啊,虽然知道你的目的,可孤还是想知道,你想怎么说服于孤?”
“吴侯即将率兵前往中原,与齐国争锋,楚国可以好好的缓一口气了。”
“既然如此,寡人就更不会派兵了。”昭王淡淡的道。
“当今乃大争之世,诸侯争锋,不进则退。吴侯前往中原,对于楚国而言,此乃难得的机会,君侯难道不想抓住机会,好好的改革内部,练就一支强军吗?”子贡主动问道。
“想。”
“可是,如今楚国内部矛盾丛生。这些年来,君侯为了尽可能的保住国人,以至于与吴国的战争,大都派遣和君侯不对付的大小封君。国人倒是保住了,他们也越发的感激君侯,可是封君、贵族却越来越讨厌国君。”
“倘若不是吴国的压力,倘若不是吴国年年都要攻打楚国数次,封君和贵族们早就联手对付国君了。而这一次,吴侯真的要离开了,君侯又打算如何处理国内的封君、贵族呢?”
听到这里,昭王坐直了腰,终于认真了起来:“先生有何见解?若是很有道理的话,本王就援助鲁国一批粮食、兵甲。”
“君侯可以让那些保守、落后的封君贵族们,聚集在一起,攻打宋国!直接告诉他们,此次劫掠宋国,所得全部归封君所有。”
楚国和列国不一样,楚国内部是真正的分封制,有实力的封君,到处都是,地盘极大,理论上讲,从淮河、长江,一直到岭南,全都是楚国的地盘,但绝大多数地盘,都没怎么开发。
所以,楚国内部,封君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些封君,都拥有自己的军队,自主权极高。
甚至在某些大贵族的领导下,还具备着主动劫掠外国的习惯。抢了就跑,能打赢就狠狠的抢,抢完了,给国君上缴一笔物资即可。因为只有这样,国君才会替你担保。就不用担心,其他的小国派兵抢回去。
“宋国如今都快被墨翟自下而上彻底占据了吧?就凭那些封君、贵族,就敢攻打宋国,这是送死吧?”昭王冷冷的道。
“没关系,他们若是输了,君侯可趁机削弱他们的权利,剥夺他们的封地,内忧就没了。他们若是赢了,那宋国就彻底被削弱,短时间内无法威胁到楚国,外患就没了。”
“此战无论胜负,最终得益的都是君侯。打死除内忧,打赢除外患,君侯怎么都不亏。”
“此外,君侯还可以趁机抓紧时间,进行改革。也只有那些反对君侯的贵族们都离开了,君侯才可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要君上的手里,握着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那么,以楚国的底子,一切都不是问题。”
“此外,也只有楚国出兵宋国,吴侯才会放心的派遣三万乃至于更多的军队前往中原与齐国争锋。否则,吴侯若是只派遣三五千人,恐怕那不是君侯愿意看到的。”
“孤考虑考虑。”
片刻后,昭王就联系上了熊岩。
“堂兄,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我该答应吗?”
完整的看完了子贡、王诩密谋的熊岩,看着眼前这个看上去纯真无邪的堂兄,还能说什么呢?
一切都是子贡做的,可是子贡的作为却一直在王诩的预料之中。明明王诩想要通过鲁国打击田氏,可是最终却只动了动嘴,然后子贡就天南地北的跑来跑去,最后,还要感激王诩的指点。
至于眼前这个王弟,也不简单。从年纪上讲,熊岩才是堂弟。
但是昭王厚着脸皮,主动当弟弟,并一直称呼熊岩为堂兄,熊岩能怎么办?当然是应下来了。
“这事儿吧,可以应下来。另外,你立刻备一份厚礼,前去拜见吴起,以师礼待之。然后拜其为令尹,放手让他主持改革大业。”
“彻底放手吗?”
“对,直接放权。不要担心,吴起不是楚国人,也不是贵族出身,所以他在楚国的根基,约等于零。他即使当上了令尹,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内篡位。”
https://jiwufengbao.com/book/20411/551802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