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禖之祭其实属于五礼中的吉礼范畴”
曹七七道:
“吉礼,西周五礼之一,五礼之冠。”
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为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吉礼为五礼之冠,即祭祀之礼。
据《通典.礼六六》记载: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
如郊天、大雩、大享明堂、祭日月、大蜡、祭社稷、祭山川、籍田、先蚕、祭天子宗庙、袼禘、功臣配享、上陵、释奠、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禅、祭高禖等。历代兴革不一,但极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桥豆麻袋,祭与祀有什么区别吗?”
有水友不明就里。
“还是有区别的”
曹七七道:
“《说文解字》对“祀”的解释为:祭无已也。”
《管子》云: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
《周礼正义》:“此经通例,天神云祀,地祇云祭,人鬼云享。”
祭与祀本身相差无几,只是祭祀的对象不同换了不同字表达而已。
如果一定要有一个解释的话,那么你可以理解为:“祭”偏重于可以轮回的事物,“祀”偏重于永生不灭的事物。
众人:???
还可以这样子?
“嗯哼”
曹七七继续道:
“首先:【祀天神】:”
祀天神时,只能由天子来祭祀,受祀的天神不仅多,而且有尊卑之别。
第一等为昊天大帝与五方帝。
天子选择在冬至这天,阴尽阳生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圆形的祭天之坛(阴阳五行中南方为阳位),祀昊天上帝。
第二等为祀日月星辰与九宫贵神。日月为天之明,星辰指「五纬」(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十二辰和二十八星宿,即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
第三等祀:风雨雷与司寒
除第二等之外,凡是职所有司、有功于民的列星,如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
第四等:百神与五龙
此外,
还有祈谷于天的雩(yú)祭。
雩祭分为「常雩」和「因旱而雩」两种。常雩为固定的祭祀,即使没有水旱之灾,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祭祀。
常雩的时间,《左传》曰「龙见而雩」。所谓「龙见」,是指苍龙七宿在建巳之月(夏历四月)昏时出现在东方,此时万物始盛,急需雨水,故每年此时有雩祭。
「因旱而雩」是指因旱灾而临时增加的雩祭,多在夏、秋两季,雩祭的对象,除上天外,还有「山川百源」即地面上所有的水源。
祀天神的各种仪式与祭祀用品都经过精心设计,一名一物,无不含着深意和敬意,在祭天仪式中,通过虔诚地祈福,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其次,便是【祭地祇】”
“祇”通“示”。又称【地示】
《经典释文》“示,或本作祇。
《说文·示部》:“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
古代有「父天而母地」的说法。
祭地示时,也依照尊卑分为三等。
【第一等】为社稷、五祀、五岳。
社为土地,
稷为百谷之主;
五祀在此为五行之神;
https://jiwufengbao.com/book/22931/8260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