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寄宿制学校,是在千禧年以前,由当地的一所区直公立高中和来自帝都的一家皮包公司合资成立的,取了在当时一个十分时髦的名字,叫某某国际学校。学校的建设资金,传说中来自于某某皮包投资公司,但实际上是来自于家长们预交的学费和一小部分银行贷款。
某某区直高中是某区为了改变当地区直学校教育惨淡的现状,通过各种手段由当地政府、事业单位、国企人员集资兴建的,在建校伊始便带有沉重的使命,背负着全区的殷切希望。换言之,就是当初很多人想要看它的笑话,看时任领导的效果。
在这种被关注下,学校的领导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对学生、对老师的管理便很严格,矫枉过正下,便很自然的有些变态,学生除了学习以外,那是通通有罪,吃饭、睡觉、穿衣、便溺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吃饭时间早晚两餐包含来去餐厅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早五点半起床晚十一点熄灯、衣服周一到周五只能穿校服周六周日着军装、晚上一点之前和早上五点以后不许便溺等一系列规定都是在这种思路下被制定出来的。
无奈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考出来的成绩实在太好,管理层便理所当然的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随后便是连续三年的高考成绩冠于全市,这彻底打响了学校的名声,也将校长大人送上了区教育局局长的宝座。
继任的是第一副校长王某,王副校长去掉“副”字以后,觉得应当做些事情,最好做点大事情,以彰显自己的价值。但苦于学校毕竟是区直学校,好不容易收来的学费还要被区里截留一部分,实在太穷,难以匹配王校长雄心壮志。
万事不外乎人财二次,而人为财聚,归根结底还是落在一个财上,所以王校长首先是要给自己的雄心壮志配上足够多的钱。恰逢国家(内需不振、财政和货币政策难以启动消费市场,供需平衡严重失调,致使教育经费紧张,教育供给严重不足,)在全国鼓励教育产业化。王校长决定要做教育产业化。
我校长思来想去,介于区财政穷的可以,还要时常要盘剥下面的学校,所以首先要务要建立一个只能由自己支配的小金库,小金库建立的十分成功,给学校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后来王校长在十多年后也是因为“小金库”的问题,在退休之际,差点被一撸到底,当然这是后话。
总之王校长是个踏实肯干的人,我校长先是带上秘书和司机,坐着他那辆区政府替换下来的破红旗轿车去了北京。等半个月后,他回来的时候,带来一位传说来自于加拿大的富商,并且高调宣布该富商要狠狠在这座城市投资上一笔,接下来自然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电视台和报社竞相报道,市委领导也在市里的招商引资会议上,狠狠的表扬了王校长一番,给他定性是年轻有为,风光自然一时无两。
富商回到北京以后,立马到处借钱凑到几十万,去工商局注册了一家百万注册资本的教育发展公司。不久后,准确的是,营业执照办理五天后,在这所新秀高中的院落里,在市委、区委领导的见证下,王校长与传说中的著名富商签订了合作建立起XX国际学校的协议书。
作为本市第一个成功通过招商引资落地的教育产业化项目,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给予了极大关注,自然还有随之而来的优惠,特别是土地政策上的优惠——一次性给予划拨土地三百亩。唯一不和谐的是附近的村民,平白无故的人免费占了几百亩地,便要聚众起来闹事,王校长大笔一挥,拿出了本村适龄学生免费入学的优惠政策,并且把学校的餐厅包给本村最大饭店老板——徐大善人,不和谐的风波瞬时间消逝的无影无踪。
拿到土地的XX国际学校,从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先是大招旗鼓从报纸上宣传,要在全国征集学校的规划和建设方案,再将土地抵押和将来要盖好的楼抵押给银行,贷了一大笔款。王校长最终选定了某交通大学的建设方案,于是新教学楼和宿舍楼开始破土动工,媒体上又是一顿吹嘘。
学校正式挂牌加拿大富商任名誉董事长,王校长任XX国际学校董事长,朱副校长任国际学校校长,另设副校长、教导主任等机构、官僚若干。班子成立,以王校长为代表的国际学校管理层,顿时觉得形式一片大好,必须时不我待的马上招生,割韭菜收钱,收钱,要好好的收钱,多多的收钱,因为银行的贷款已花的七七八八了。为此管理层经过深思熟悉制定了,一揽子“坑钱”计划,首先必须让家长一次性把初中阶段的学费缴齐,初一入学的便交三年学费,初二的交两年,初三的交一年,学费是每年5000元,其次学生家长必须一次性交纳两万元的学籍押金,该款项毕业后即全额返还,非毕业而中途退学的,则在退学的学年结束后进行返还。另外如果家长巨有钱,则可以一次性付款十二万元,作为教育基金,该款项毕业后即全额返还,非毕业而中途退学的,则在退学的学年结束后进行返还,此外便不再另外收取学费。
方案报到区教育局和区里,区领导领导感觉这么收费,风险实在是有些大,便否决了第二种缴费方式,同时将第一种方式的学籍押金也要求免除。管理层的集资梦想被领导打破,顿时感觉一盆凉水泼下来,索性王校长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提了些名酒名烟名茶,成功的让领导回心转意,只不过学籍押金的额度由两万元变成了一万元,王校长觉得钱省着些也勉强够花了,更何况还有加拿大富豪即将到位的投资,便也觉得可以接受。
中小学放假前一周,学校开始招生,作为本市第一所市内的寄宿制初中,且是一所国际学校,所以家长即使只能看到卡车进进出出的工地和略带写意的效果图,还是热情满满。招生比预想顺利许多,很快便招生了近千人,不,近千名问题儿童,割去韭菜,不,收学费及押金总计二千多万,学校财务数钱数的差点手抽了筋。
资金到位,建筑的速度也开始徒然加快,没过去一个月,楼就封了顶,水泥还带着些许潮湿,便开始赶工室内装饰,等到开学的时候,教室的地板和课桌上三三两两的落着点点乳白色的油漆。
不管怎么说,学校还是办起来了,待家长们给学生整理完床铺,便在学校的安排下,统一离开。学生的第一节课是劳动课,在老师组织下,把宿舍楼和教学楼的油漆和灰尘统一擦拭干净。
食堂还未装修好,午餐是用脸盆从高中部食堂端回来的,大约餐餐都是些菠菜、白菜、芹菜、冬瓜一类的蔬菜,硕大的蔬菜中间夹杂些切得像面条粗细的肥肉丁,肥肉丁是预先煎过的,有些泛黄。此外除了要放假的月末之周五,便难见荤菜了,甚至是连番茄炒蛋也极少能吃到。馒头和粥到是管够,但学生大多不肯用盛过炖菜的快餐杯再去盛粥,所以鲜有人喝粥。食堂见每天的粥都剩下太多,便进一步缩减粥的供应,从每小组六人一盆粥,换成了每班五十人一盆粥。
学生们虽极不喜欢学校的饭菜质量,但骤然又减去了粥的供应,颇为愤慨,经常聚在一起吐槽不止,奈何学校态度及其强硬,经常体罚学生,学生也只好道路以目。
时间来到下一周,餐厅开始投入使用,餐具也开始用两菜一饭的菜盘和汤碗,但伙食问题便愈发严重,经常从菜里吃出些虫子、铁丝球残片,从汤里喝出鸡蛋皮等物质更成为常态。于是学生们便愤怒了,要求学校切实改善伙食质量。但学校管理层却不为所动,态度极为强硬,甚至于有名叫朱传胜的校长分管着初中部,他在初中部全体师生的大会上,大放厥词,他说学生们不吃食堂的饭菜是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腐化,是享乐主义作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必须要吃食堂的饭,爱吃食堂的饭,吃出虫子说明蔬菜没打农药,是补充蛋白质,吃到铁丝能补铁、吃到鸡蛋皮可以补钙。所以吃到什么,也不必大惊小怪。学校也会酌情考虑到学生们困难,尽量避免在饭菜中增加有意身体健康的各种添加剂,但学生们也要体谅学校领导的好意,要发扬吃苦在前的精神,不挑食,把饭全部吃光,不能浪费,才能长得强壮。
于是乎,得益于什么都吃才能长得壮的豪言,伟大的不享乐主义者朱传胜同志,成功的从朱校长进化成了“猪校长”,甚至这绰号不仅在学生们口中传播,不堪伙食之苦的老师们也在背后叫他“猪校长”,并且念第一个字的时候,必然是狠狠的发音,传到最后由某体育老师用拟声词改成了“哼哼校长”。
然而伙食质量仍旧是每况愈下,饭菜难吃,学生不吃,剩菜没法处理只好回炉下餐继续让学生们吃,学生们更加不吃,恶性循环起来。学生们倒是不饿,因为家庭条件不错的缘故,家里给的生活费大多比较宽裕,学生们开始成群结队的去高中食堂吃饭,或在学校食堂买些干脆面、零食、火腿肠充饥。
https://jiwufengbao.com/book/23309/571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