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集团的担心是对的。
铸梦集团这帮科研疯子根本不满足于羿神号的性能。
羿神号是以羿神弓加上羿神箭的组合方式飞过底层大气层的。
这种设计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最大程度的节省羿神箭的燃料,让它以更高层的大气层,以及更快的速度起步,更轻松的进入轨道。
但是,这个组合式的飞行器也有自己的弊端,那就是组合飞行空气阻力更大,想要消耗更多的燃料。
而且作为负重苦力的羿神弓号,机身结构都是需要特殊强化的。
但就算是这样,在初始阶段一点力气都不出、但却把自身的空气阻力全通过结合固定架传递到羿神箭,
也会把强大的空气阻力,以及高频震颤,传递到羿神弓号上。
这无疑会对羿神弓号的结构造成很大的持续性的破坏。
所以相对于铸梦集团成熟的一体化隔热外壳制造技术,与需要入轨的羿神箭比起来,反而是只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羿神弓号是个短命鬼。
当然,这个短命是相对的。
但毫无疑问,这对于需要压低成本的航天器来说,这种相对于火箭入轨已经足够廉价的新方式,还是有着可提升的空间。
提升的方式也简单,那就是把羿神弓和羿神箭合二为一,设计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羿神号,唯一的羿神号。
说白了,也就是单机入轨,研制真正意义上的空天飞行器。
相对于铸梦集团的技术储备来讲,这种理想中的飞行器,其实只有一个技术难题了,那就是飞行器低于音速阶段的动力问题。
用滚筒发动机技术当然是没问题的,但是滚筒发动机也有着自己的缺点,那就是就算是可伸缩设计,可变涵道,但是结构也太过于复杂了。
这种复杂在一般环境下没什么,但是对于一款入轨飞行器、一款需要经历超十倍音速在高层大气层中飞行的飞行器来讲,它的精密和全自动,都是一种累赘。
因为一旦把它集成到斜激波超燃冲压发动机中,在高空高速的入轨前的飞行阶段,超燃阶段超音速的震爆工作,依然会对它过于精密的结构产生损伤。
毕竟相对于冲压、超然冲压、脉冲震爆这些发动机简单的、可以尽量强化的结构来讲,它的全电、自动、可变涵道、可伸缩叶片、磁悬浮滚筒这些繁杂的结构,都太脆弱了。
真正的超高速发动机,超然冲压、脉冲震爆,这些发动机的结构都是异常简单的,简单的就好像几块钢板随意焊成的、随便一个焊工都能拿着图纸制作出来一样。
当然,这些发动机都采取了高性能合金,也不是普通的焊工可以焊出来、其实本身就不是焊出来的。
也因此,真正的问题,就是滚筒发动机技术相对于大气层内的飞行器、相对于传统的涡扇发动机都更加的先进,但它并不合适被整合进一体化空天飞行器的发动机内。
https://jiwufengbao.com/book/23773/8624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