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本来的想法很简单,在大明,文官集团的势力有些太大了。
大到他这个皇帝都要为之让步。
对明朝的其他历代皇帝而言,官员势力大就大吧,反正自己也解决不了这些事,他们都相信不会这自己这一代出问题,说不定自己的哪位子孙就能把这件事给解决了。
这一代的皇帝更聪明一些,他们看出大明已经腐烂的根部,他的野心也更大一些,他想要权力更加集中,想要真正的君临天下,说一不二。
皇帝刚开始做过一些改革,也卓有成效,但是好景不长,每一次变革之后,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天灾人祸持续不断。
这对一个封建王朝,尤其是有神明显圣的封建王朝来说,是致命的。
在之后,所有人都在明里暗里的劝皇帝,要安稳,就像他的父辈一样,享尽荣华富贵,对一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不好吗?
皇帝不想要这样做,他羡慕秦皇,汉武,唐宗,他也想要自己青史留名,被后世传唱,就如同大明太祖朱元璋一般。
因此他想要中兴大明。
然而在持续不断的天灾之下,除了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祭天拜祖之外,其他他什么也做不了。
……
不过,在那个和尚,也就是普渡慈航出现之后,皇帝有了其他想法。
册封一位国师,上应天人,还能籍此对臃肿庞大的官僚机构进行一些整顿,更重要的是这位国师虽神通不弱,却是孤身一人。
刚开始一切都向着有利的方向进行。
随着时间的流逝,皇帝渐渐发现一些事情有些不太对劲。
无论是皇宫内还是皇宫外,普渡慈航的信徒发展的太快太多了。
甚至让皇帝有些恐惧的是,他能隐隐察觉到,有些时候,他做出的决定并不是他本身的意愿。
别看慈航普度对他还是口称陛下,举止恭谨,在现在的皇帝看,来不过是披着羊皮的狼。
已经察觉到普渡慈航狼子野心的皇帝,自然不能继续容忍下去。
今天是他的第一次尝试。
不过,让皇帝有些失望的是,这些文官太过懦弱了,为什么他们对待自己这个大明皇帝,对待整个大明,是一副想要敲髓吸血的态度。
面对普渡慈航这个国师,在他话语暗示以后各退一步时,他们竟然轻而易举的妥协了。
皇帝也不是没想过直接罢免慈航普度。
但是根据他暗地里的调查,整个北京城内,几乎有四分之一的平民都是他的信徒,其中狂信徒也有不少。
他不知道自己直接对普渡慈航动手,会发生什么,不过结果一定不会太好。
因此他需要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今天虽然只是一个尝试,但是里面表现出来的东西,让皇帝有些坐立不安。
通过今天那些官员的表现,皇帝察觉出来,部分官员虽然看似在对普渡慈航进行攻讦,但是说出内容的意义却是大事化小。
这说明什么?普渡慈航连朝堂之上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控。
本是驱虎吞狼,谁知道这虎太强了。
https://jiwufengbao.com/book/23850/6261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