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土豆、玉米、红薯、木木薯这些高产作物,加上引进的占城稻、李元喆又从其他世界陆续引进了高产小麦、各种油料作物、各种蔬菜、水果、棉花、橡胶、优质牧草等作物,大唐的农业产量连续连三年爆发式增长,而且市场上的农产品种类也渐渐丰富起来。
朝廷和地方上对农户进行引导,幸存者留下的种植经验在民间流传,各种科学的种植方式深受百姓推崇。
多管齐下,大唐在天帝五年时已经基本解决了北方地区和江南、蜀中等地的温饱问题。
据各地方驻军系统汇总的数据,除岭南、西域等地之外,大唐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一千六百八十二斤,岭南地区可统计人口的粮食占有量在人均六百斤左右,西域因为移民还在不断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不好统计,但也能靠着土豆的收获不至于让移民们挨饿。
听过大唐农业方面的发展成果,大朝会上的文武反应比之前听到大唐有了几万里水泥路更大。
没办法,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粮食是一切的基础,纵观历史,除了秦隋两朝所有王朝的终结都源自于粮食的匮乏,吃不饱饭的百姓沦为野心家的棋子,王朝便是在饥寒交迫的百姓求生的举动之中渐渐失去生机的。
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老百姓吃饱饭就不会造反,朝廷有粮腰板就硬,就有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底气。
七十万人在外作战九个月都没能给大唐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便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让百姓吃饱饭这件事,历代的有志帝王都有着很执着的追求,能做到的却是凤毛麟角。
李元喆最初的目标也是先让大唐的百姓吃饱饭,既然目标眼看就要实现,他便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李元喆对众臣沉声道:“经过诸位的努力,大唐发展的很好,朕相信大唐的未来是光明的,是充满希望的,在此真要代表皇家,代表天下的百姓向你们表示感谢,诸位卿家,你们辛苦了!”
群臣行礼道:“全赖陛下宏德,臣等不敢居功!”
与臣子们客套了几句,李元喆切入正题:“让百姓能吃饱饭是一件大功德,但是朕觉得只让百姓填饱肚子还不够,朕不仅要让大唐百姓再无饥馑之忧,还要让大唐的百姓有更美好的生活。”
“美好的生活不仅是吃饱,还要让百姓们吃得好、穿的好、住的好,朕要让大唐百姓餐餐有肉食,季季换新衣,夏有清风徐凉,冬有棉衣暖房,康健时龙马精神,病痛时有医可治,幼年时有书可读,青壮时有为可施,年老时颐养天年!”
“朕知道这些目标很大,也很遥远,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是所有的路都是人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不去努力就永远无法达到理想的彼岸!”
“朕之所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希望诸君能与朕共行,建立一个富足、文明、强盛的大唐!”
这是他第一次公开表明自己的理想。
皇帝的理想刺激到了群臣。
谁不想看到一个皇帝口中的美好世界出现?
谁不想参与到建立美好世界的行动之中?
这是名垂青史的功德!
但,正如皇帝所言,这样的世界离他们很遥远,大部分人甚至从来没有想象过会有这样的一个世界。
--我们真的能做得到吗?
激动之后是沉思,是反省,当然,也有惶恐与不安。
目标太大,不少人想想之后便不敢再想,他们生怕自己的有生之年没办法看到皇帝描述的未来。
遗憾,看不到结果他们便多了一份遗憾。
https://jiwufengbao.com/book/24236/757618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