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全倒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底线的人。
虽然是打劫,但也是有些选择性的,至少不去劫掠普通的百姓,而是专找那些富商地主之流下手。
这样做,既不至于损了黑旗军忠义之名,又大大提高了打劫的效率,毕竟打劫一个穷人和打劫一个富人所花费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但明显后者的效率要高得多。
劫富济贫,这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具有先天合法性的非法活动。
那是因为古代生产力如此低下,科技水平也不高,想要从芸芸众生当中变成一个有钱人,靠的无非就是“剥削”二字——富人当中,大多数是恶霸地主、是贪官污吏、是不法奸商,打劫他们纯属替天行道。
虽然萧文明也算是有钱人当中的一个,但他赚钱靠的可不是掠夺,也不是剥削,因此对于黑旗军这种劫富济贫的行为,萧文明原本还是颇为欣赏的。
可是现在的情况又不同往常。
按照后世的说法,那叫主要矛盾已经转移了——由原先的广大农民同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转化为中原同戎羌之间的民族矛盾。
在这种主要矛盾的指引下,那就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对抗戎羌才对。
就比如说那些个地主富豪,他们要是肯拿钱出来犒赏军队、招募乡勇、购买军器,那也算他们还有些良心,钱没有白赚。
要是他们投靠蛮族,甚至当了汉奸,那就纯属他们作死了,对于汉奸不但要夺了他们的钱财,还要杀了他们的狗头,踩上一只脚,叫他同时不得翻身,就连亲族朋友也要连坐!
因此为了对抗戎羌这一个进来的主要目的,对于这些个富商,萧文明能帮还是要帮一把的。
现在先帮他们算是一笔前期的投资,等到了要筹措军饷的时候,必然要他们狠狠的吐一口血出来。
但是对于李全,萧文明虽然同他有仇,但目前也还是个可以争取的力量,那就稍加阻止,让他们不能如愿也就是了,不必大加杀戮,以免激化矛盾。
于是每逢有滞留此处的黑旗军抢劫百姓,萧文明总是将“萧”字大旗高高扬起,摆出极为浩大的阵势,大张旗鼓地赶来将他们赶走也就是了。
萧文明萧家军的威名,原本在同李全作战之时,就已经在黑旗军中传开了,因此每每看到萧文明的旗号,那些正在抢劫或者意图抢劫的黑旗军,便会闻风而逃,做鸟兽散。
但是萧文明就这点人马,显然无法照顾到全部百姓,当然他这也不是他的目的,只要让黑旗军和李全时刻感受到萧文明的存在,并且知道萧文明其实已经饶过他们一马,也就足够了。
有时候萧文明也是挺感叹的。
很多情况下,外敌入侵之前,内部总要争斗一番,这几乎成了每一场类似事件的固定套路——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攘外必先安内”吗?
有时候,“攘外必先安内”未必正确,但更加错误的是,既攘不了外、又安不了内,两者连一点也做不到,那就等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吧!
情况如此反复三天,局势一直没有大的变化,而随着潼关关门之期越来越近,等着进关的百姓也越来越少了。
直到这一天,局势突然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这一日,萧文明照旧在潼关之外巡视,听说有一对黑旗军正在急速从北向南奔驰而来,速度极快,看样子不怀好意,似乎也有抢劫百姓,做最后一笔无本生意的打算。
原本被萧文明收拾了那么多回,黑旗军看到“萧”字大旗,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而萧文明现在就在潼关底下,行踪十分明显,这伙子黑旗军又怎么会贸然过来招惹萧文明呢?
萧文明第一个想法,便是李全被自己欺负惨了,想要集结重兵,一举将萧文明击败,那她李铁枪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活动了。
既然李全有这么个打算,那对于萧文明而言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你不就是想打吗?那就打呀!
可别打到一半又跑路了,这回非打个你死我活,分出高下不可!
于是萧文明一边派人去通知潼关的王将军,一边则率领起萧家军的全部人马,按照前头预警的方向疾驰而去,要同李全他们撞一个满怀,打乱他们进攻的节奏,以有备而击不备,又可以多占有一些优势。
https://jiwufengbao.com/book/26406/1265598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