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戴鸾翔终于体现了他曾经所拥有的无比的自信心。
“皇上,微臣不才,说几句斗胆的话。只要同戎羌的决战由我亲自统帅,就绝不可能失败,充其量打个平手、各自休兵罢了,根本就不会出现戎羌一路追赶我军溃败的情况。自然也就无法趁虚而入了。”
对自己有信心当然是好事。
但戴鸾翔毕竟不同于血气方刚如同他的儿子戴松一样的青年军官,对于此他其实也是有谋划的,那就是仗着御林军的数量,再加上青岭边军的人马,人数是要远远超过戎羌的。
既如此,在这样的优势兵力下,只要是由戴鸾翔领军,再发挥主场作战的各种优势,只要稳扎稳打,不求出奇制胜,又怎么可能会输?
就算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导致无法取胜,那也至少是一场平局,就算倒霉到了极点,连平局也保不住,那么也绝对不可能是一场惨败。。
即便是撤退,也将是在完善的组织之下,不可能出现战败的队伍向洛阳溃逃的情惨状。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戴鸾翔至少有这样的自信,自信只要不发生像野驴岭之战前夕那样,临阵换将的情况,这一场仗他是输不了的。
但是这种结论凭借的仅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显然无法在皇帝面前开口。
因此戴鸾翔又拿出了一个正当的理由:“皇上,我军兵力富余,又是背城而战,戎羌则互不统属,没有统一指挥,正好可以各个击破。微臣并不需要使用太多的兵力,每次出征,都可将半数人马留在洛阳之内修整。即便是臣不才,致使全军覆没,那至少也会重创戎羌,那么靠剩下来的半数,人马也足以守卫洛阳!皇上也自可再选德才超越微臣之人取而代之,便能反攻取胜。”
有人觉得两军交战,那是金戈铁马、你来我往,是一曲极其浪漫而令人激动的史诗。
可真正的指挥作战,却是一系列枯燥的数学演算——行军的距离、物资的消耗、兵力的折损、战斗力的降低,无一不需要指挥者极强的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才能加以调整、量化和作为最后判断的依据。
这当然也是一种天赋。
所以古今中外出现过那么多,仅凭一己之力便可包打天下的名将,直到后来战争越来越精细,规模越来越大,要素也越来越多,光凭一个人的经历无法进行全局的指挥,近代军事史上才有了总参谋部制度,才把将领从浩如烟海的计算之中解放了出来。
但即便如此,指挥一场规模宏大、旷日持久的战役,对于将领而言,仍然几乎可算的上是一场残酷的摧残和折磨,许多统帅一场大战打下来,整个人也就崩溃了。
不过今日这场,可以命名为“洛阳保卫战”的战役,数学公式却并不复杂,戴鸾翔最后提供给皇帝的结论更是十分的简单明了,可以让这位至高无上的裁决者一目了然。
〱终于……
皇帝终于被这样一套简洁明了的数学公式所折服了。
只见这位至尊脸上的表情从愤怒到质疑,终于到了满意和兴奋:“戴爱卿果然是国之柱石。此方略甚得朕心,并且光明正大,不搞阴谋诡计、鬼蜮伎俩,既能赢,又能赢得漂亮!甚合朕心、甚合朕意啊!”
然而这时老相国卫玉章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皇上,戴元帅的策略确有可行之处,可这样打,绝非一朝一夕可以了结。不知迁延日久,何时才能将戎羌驱逐出境?”
光是“驱逐出境”这四个字就已经说错了。
戴鸾翔追求的是要一举歼灭半数戎羌主力,一仗打下来,换取中原五十年的和平!
但是卫玉章的面子却是不能驳的。
戴鸾翔回答道:“两个月。皇上,只要给末将两个月的时间,便能克定全功!”
“两个月啊……”皇帝又犹豫了,“时间似乎是太长了一些,爱卿能不能加快一些速度,早日结束战事,百姓也好少受些苦。”
其实说两个月的时间,戴鸾翔已经是有些过于大胆了。
按照他的计划,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确实可以在两个月之内结束这场战役,但是这不仅需要朝廷的人马作战得力,并且还需要戎羌在某种程度上给予自己绝对的“配合”。
https://jiwufengbao.com/book/26406/1280109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