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对于这场仪式,果然十分重视。
戴鸾翔还在收拾军队、尚未启程之时,皇帝便派来了好几拨礼部的官员,反复商量仪式的细节。
这时戴鸾翔也发现,皇帝似乎对此有些过于热衷了,但是皇帝现在正在兴头上,给他泼冷水,就是取死之道,戴鸾翔也只能配合下去。
并且还不是普通的配合,而是要更加殷勤地配合,只求能够迅速了结这一桩大事,才好继续将精力集中到军事上。
皇帝果然对这一次献俘大典十分重视,地点特意选在了玄武门之外,列队的仪仗除了御林军之外,还选到了前线立功了的部队,光仪仗的人马就有上万人,可谓是气势恢宏、浩浩荡荡!
京城、关中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一律参加,皇亲、国戚、勋贵,凡是在郎爵以上者全部参与——百官上朝也就是这个阵势了。
按照六部的工作职责。
礼部主要负责三个项目的工作:第一是组织各种典礼,第二是从事外交事务,第三则是组织科举考试。
且不论第二项、第三项的工作做的怎么样,至少组织典礼仪式,礼部属于是行家里手了。
一套献俘大典办下来,可谓是有条不紊、条理分明,尤其到了几个戎羌头目坦露着上身,背负着荆条,向大齐朝的皇帝行三叩九拜之礼时,整个仪式进入了高潮。
只听编钟、鼓乐齐鸣,奏响凯旋的音乐,文武百官山呼万岁,为这一场平原县城的大胜,画上了一个似乎有些过于华丽的注脚。
萧文明官职,不过是一个七品的屯田所千户,并且还是江南地区的,而并非在京城洛阳附近。
按照官位,他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可是萧文明却又是这一场平原县城大捷的主角之一——就算不是主角,那也是排名前几位的主要配角。
这场献俘大典要是没他参加,就又显得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虽然礼部的老爷们,也不希望萧文明这么个小军官出现在这里,但是皇上有了旨意——要请他一定参加,那么诸位大人一定是会替皇帝分忧的。
让萧文明以“信义伯”伯爵的身份,站在勋贵的队列里,不就成了吗?
这样的安排,礼部的大人们满意,皇帝也感到满意,唯独萧文明不感到满意。
这些个所谓的勋贵,说他们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都是在表扬他们了,其中不少都是些祸国殃民的恶人奸贼,萧文明压根就不想与他们为伍。
不过萧文明正在不爽的时候,却是当时戴鸾翔的那番话发挥了作用——参加这样的仪式,给皇帝歌功颂德、脸上贴金,其实也是做臣子的本分之一……
于是萧文明耐着性子,观察着仪式一步步的进行,就好像看着一出华丽的实体戏剧,仪式的高潮过后,终于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环节,那就是给有功人员加官进爵。
这一回,皇帝也算是下了血本了,凡是立有战功的他都不吝赏赐,首功之臣戴鸾翔,更是被封为一等功的公爵爵位!
大齐朝的规矩,非皇族异姓之人是不能封王的,因此戴鸾翔这个一等公,也算是位极人臣了——只不过小小的平原县城之役,就让他走到了这一步,也不知迎来真正最后的胜利的时候,皇帝还有什么好赏赐给他的……
戴鸾翔之下,其余的有功人员也都有封赏。
不过现在战况紧张,吏部没法腾出那么多官职,因此分封的大多以爵位为主,萧文明认识的戴松、曹瑞、韩天等人,虽然官职没有进步,仍旧在原地踏步,但是爵位则各加一等,已从不入流的郎官变成了正经的男爵了。
反倒是平原县令杨森,他的功劳不能说没有,但并不突出,却是结结实实地官升三等,调入兵部做了关内道的侍中,算是在兵部尚书及左右侍郎之下的四把手。
这样的升迁,对于一个七品县令而言,已是超规格的任用了。
杨森这人才能并不出众,但是好歹也颇有胆色,至少在百姓遭遇大难的时候,还肯跟百姓在一起,没有私下逃跑,这对于如今这么个腐朽的大齐官场而言,就已经很难得了。
大约皇帝看中的,也是他这一点吧。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在此战之中表现活跃,仅次于戴鸾翔的萧文明本人,皇帝却没有任何的表示——既未加官、也未进爵,颇让人感到不解。
就连站在整个勋贵队伍最前列的康亲王,听整张封赏的清单中没有提到萧文明的名字,都觉得不可思议,眉头禁不住地紧皱了起来。
https://jiwufengbao.com/book/26406/1290023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