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萧文明说道:“汤大人果然高明,这事儿我正想找着汤大人和我一起做呢!从外地赶来的屯田兵,不能说他们本性就坏,可一看见姑苏城这花花世界,难免就会迷了心神。一旦有作奸犯科的,百姓固然是吃了亏,犯法的兵丁抓住了也少不了当头一刀,至于他头上的屯田所的千户或者百户,也会觉得脸上没光。既然如此,我们不如丑话说在前头,先召集所有将士宣布军纪,把话说明白了,就是死也不至于做个糊涂鬼。汤大人你说对不对?”
汤光耀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
别说是武将了,就是文官到异地当官,那也得来他一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把戏,捉几个本地闹得凶的泼皮无赖,该杖责杖责、该流放流放、该充军充军、该杀头杀头!
倒不是说捉了这几个泼皮无赖,地方上的治安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是新任的官员同这几个家伙有仇,主要目的就是建立威信,让他们知道、让百姓知道:老爷在衙门升堂了,你们都给我识相点!
领军作战大概也是个差不多的道理,先讲明军纪和后果,可别犯了事拿住了,要杀头的时候说自己不知道。
大家都知道,凭什么就你不知道?
反正大家都把丑话说在前头,谁也别怪谁,管住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主张汤光耀当然支持,但他也不免多问一句:“这事儿要不要同秦老将军先知会一声?”
“当然要知会一声了。”
老将军秦福听了萧文明这个提议,立即就竖起了大拇指:“好,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把话都摆在台面上来说,有点名将的风范了!汤大人能够支持萧千户,可见也是极有将才的!”
萧文明之前查阅过老将军秦福的履历。
知道他也是毅亲王带出来的人,而自己也得了毅亲王的支持,因此同秦福也能算是一条战线上的人。
因此听了秦福的这番夸奖,萧文明大人心里高兴:“老将军过奖了,我是个什么人,只不过是个六品千户而已,称得上什么名将?”
“萧千户这就过谦了,我姓秦的这双眼睛可看不错人,记得当年戴元帅,初次领兵也和萧千户一样,别的事情啥都没做,就是把军令重申了一番。此后,整个队伍士气立刻为之一振,萧千户现在做法同代元帅真是一模一样,怎么称不上‘名将’二字?”
秦福口中说的戴元帅,指的乃是大元帅戴鸾翔。
此人年纪轻轻就战功卓著,原本同戎羌的野驴岭一战,就是以他作为主帅的,只不过他的作战方针同当今皇帝相左——皇帝要求速战速决,而戴鸾翔则主张稳扎稳打。
这样一来,戴鸾翔便被皇帝临阵撤下了主帅的职位,而事实证明,戴鸾翔的方针是正确的,大齐军队的野战能力和北方戎羌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
一场大战下来,朝廷精锐几乎损失殆尽,至今没有恢复元气,从而导致朝廷现在所有的方针政策,都是在替野驴岭的失败擦屁股
……
但是这场失败,却完美地证明了戴鸾翔主张的正确性,让人人都看清了皇帝其实并不懂军事的这个事实。
当今皇帝是个爱面子的,别人这样说他,他当然没法反驳,却在这朝廷亟需用人之际,将戴鸾翔的冷藏起来、束之高阁,没有给他安排任何训练军队、整军经武的差使。
皇帝也是人,人就有情绪,皇帝这种做法,算是一种心理补偿机制,用一种近乎掩耳盗铃的方式保护着自己金贵的面子。
老杨军秦福是个内行人,他既知道萧文明这番处置的正确性,又出于好心,给萧文明出了一些主意,给张萧文明原本要颁布的军令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这些内容是不是合适是不重要的:反正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话,不说未免会有些不教而诛的意思;然而说了,也都是些同不说也没有太大区别的空话。
最重要的是,萧文明采纳了秦福的建议,那就相当于给了这个老将军面子;得到了面子,觉得脸上有光了,老将军自然也会付出自己的支持。
什么叫礼尚往来?
这就叫礼尚往来!
就这样,苏州府十一县一共有九个屯田所的兵丁,集中到了苏州城下,人数达到了三千人之多。
为了保证战斗力,萧文明又将其全部筛选了一遍,让那些体弱多病的、年纪过大、年纪过小的兵丁,转为后勤部队,不再参与一线的实战。
这样还剩下来可以投入作战的,正好有两千个人。
虽然这两千人的战斗力良莠不齐,但是兵力终究是兵力,真到了上阵打仗的时候,哪怕是在一旁摇旗呐喊,当气氛组也总比没有人要强。
https://jiwufengbao.com/book/26406/8932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