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打他儿子朱棣登基以后,为了想回到北平根据地,便找了个守国门的由头,把都城迁到了北京。
这一迁他倒是乐了,可官员们就苦了,因为做为俸禄的大米,一下子突然没了,朱永乐脑袋瓜子一转,想出了许多馊主意。
“春夏折钞,秋冬则苏木、胡椒”。
竟然把苏木、胡椒之类的香料当作工资发给官员了!苏木胡椒自然是西洋番国进贡的,最初勉强算得上贡品,只是后来三宝太监下西洋,又带了一大堆回来。
这些玩意,放在那里,既不能吃,又卖不出去,官员们拿在手里,都是面面相觑,一个个连饭都吃不起,还谈个屁的永乐。
至于把银子折算成大明通行宝钞,更是件坑死爹不偿命的事儿,因为纸币随着宝钞发行量加大,其在明朝中期贬值的一塌糊涂。
就弘治年间而言,一贯(一千钱)宝钞,“仅直银三厘、钱二文”;到了万历年间,即使是数百贯宝钞,也“不值数十文钱”了。
所以,虽然官员名义上还是拿那么多工资,真正领到手、能花的部分却越来越少,成天还得听皇帝那套狗屁为国为民的忠义之经,是个人都受不了。
天顺年间的内阁首辅李贤就曾说过,自己的俸禄领到手之后,“日用之资不过十日”,一个月的俸禄,只够十天的开支。
所以,如果要在明朝当个老老实实的官,那日子过的肯定是相当清苦。
就以邝元乐而言,按品级来说他是从五品官,放到现在,也是市长级人物了,可一年下来,真正能拿到手的俸禄,也就是大米十二担,银三十七两。
他为官虽是清廉,可也有一妻二妾,加上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家也有七八口人,若真是靠这点东西活命,一天三顿就只有喝稀饭。
是以,就算他邝元乐这个人人称颂的清官,也不得不收学生的孝敬钱,才能勉强维持官家人的生活,而这对还礼二字,他提都不敢提。
这时猛地一见李铁蛋这种做法,空空的脑袋里,只有佩服二字灼灼发热,那还有一点心思,把李铁蛋这个下属当成贪官?
可柴师爷这会还是不解气,清咳了一声,把他老人家送的礼读了出来:“卞三里里老仲瓜,送黄瓜一车,大人已受,还礼白银二两。”
邝元乐听了这话,干笑一声,起身回道:“大人,老儿这一车黄瓜,都是老儿在无主之地摘的,顶多值个一两银子,如此说来,老儿倒是赚了。”
他这句话,本是一句为了避免尴尬的打趣之话,可李铁蛋听了,却是在脑子中转一遍,把着眼点放在了无主之地上,想着这卞三里十室九空,田地一片荒芜,心中不由一紧,怔了一会方道。
“仲老,那这多余的一两银,就当是你刚才谏言,点醒了本官的赏银,你老放心,以后醒着本官,不会让那些良田良地,成为无主之地了。”
邝元乐一听这话,才知眼前这个看起来二十几岁的少年,竟是时刻怀着百姓好官,心中更是敬佩之极,把李铁蛋当成了同类,不由变得正经了起来,正色说道。
https://jiwufengbao.com/book/2743/628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