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命召季友回鲁国,立其为相国。庆父果然不敢多嘴。
又到了当年冬天,齐桓公觉得不放心,派仲孙湫到鲁国去看看,庆父有什么动静没有。闵公见了他,只是流泪,什么话也不敢说。仲孙湫又见了公子申,对答之间,深觉此人颇具治国之策。
最后见了季友,问他为何不早日除了庆父这个祸害,季友伸出一只手掌,仲孙湫会意此乃孤掌难鸣之意。
庆父也没闲着,带着一份厚礼来见仲孙湫,却没送成功,仲孙湫怎么也不肯收。庆父心中悚惧而退。
仲孙湫回国向齐桓公汇报此番鲁国考察的情形,并建议此时齐国应静待鲁国形势之变,以不变应万变。
自仲孙湫走后,庆父心中不安,更加急于篡位了。但闵公毕竟是齐桓公的外甥,且又有个季友忠心辅佐,一时难于下手。
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忽一日有个叫卜齮的大夫来求见庆父,一见面就怒气勃勃地告状,说太傅慎不害占了他的田,而鲁闵公只为慎不害撑腰。庆父屏去从人,对卜齮说:“主公年幼无知,不会听我的。你若能替我做件大事,我定会为你除掉慎不害。”
卜齮哪里会猜不到庆父口中所谓的“大事”是什么呢?他有点迟疑:“季友在,恐怕这事难办哪!”
“你放心,办法我都想好了。主公年幼,童心未泯,经常夜间去武馆,行走于街市间。你只需派人埋伏于武馆外,待其出则一举刺杀,到时只说是盗贼所为,谁能知道内情?届时先君夫人会出面立我为鲁侯,再驱逐季友岂不是易如反掌?”
卜齮想了想,答应了。于是访得一刺客名秋亚,让他带着匕首埋伏于武馆外。鲁闵公果然于某夜造访,秋亚在夜色掩护下暴起刺死鲁闵公。左右惊呼将刺客擒住,不料却被卜齮的人劫走。庆父则直驱慎不害家中,将其杀害。
季友闻变惊起,夜叩公子申之门,两人相携而逃奔邾国。
次日,国人闻听鲁侯被杀,相国季友出奔,顿时群情激愤,举国若狂,对卜齮和庆父恨之入骨。一场由下而上的“大革命”暴发了!都城中商人不做生意了,聚集数千人,先围了卜齮府,将他满门杀了个干干净净。下一个就是庆父了,聚集的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庆父得到消息,匆忙出奔。想到从前哀姜姑母文姜毕竟与莒医有一段交情,便决定逃往莒国。哀姜听说了,也打算跟着往莒国去,但左右从人都劝:“夫人因为庆父已经得罪了整个鲁国的人,现在还去莒国找他,谁会容得下你们二人?不如去邾国找季友,或可求其宽赦一二。”
(本章未完,请翻页)
哀姜想想也是,但到了邾国,季友却坚决拒绝见她。
齐桓公是什么态度呢?他很想趁此时机灭了鲁国,并其疆土,但仲孙湫不同意:“鲁国也是大国,一时遭变,但人心还是可凝聚的。况且公子申明习国事,季友有戡乱之才,咱们还是扶一把的更好。”
齐桓公表面听从了仲孙湫的意见,命上卿高傒率甲士护送公子申回国。暗地里却嘱咐他:“若公子申果然堪用,则扶他为君,以修邻好;不然的话,可并兼鲁地。”
高傒同乎与季友,公子申同时到了鲁国。见公子申相貌堂堂,谈吐条理,心下敬重。于是与季友一起,扶立他为君,是为鲁僖公。季友派公子奚斯随高傒去往齐国答谢齐桓公;一面派人去莒国,要求他们把庆父杀了,还送上一份厚礼。
其实庆父来时为求收留,也送了莒子一份厚礼的。现在鲁国的财物莒子也收了,对庆父说:“莒国太小,怕因公子的缘故引起兵祸,请公子去往别国吧。”
庆父凄凄惶惶离开莒国,心中一片迷茫。忽想起竖貂也收过自己的厚礼的,不如去往齐国请他在桓公面前美言,好收留自己。可到了齐鲁边界,守吏不敢放他进来,只好暂居汶水。
公子奚斯此时从齐国办完公事,恰好来到汶水,见了庆父便欲带他一起回国。庆父说:“季友怕容不下我。请子鱼为我美言,但求留下一条性命足矣!”
奚斯回国复命,转述了庆父的请求,鲁僖公想毕竟是自己伯父,不如答应算了。可季友不肯:“弑君者若不诛杀,往后之人岂不有样学样?庆父若肯自裁,尚可宽赦他的后人,不绝血脉。”
奚斯回到汶水,觉得见到庆父难于启齿,便在门外哭了起来。庆父听到奚斯的哭声,心里一凉:“吾命休矣!”于是自解腰带在树下自缢而死。
这个“祸乱根由”终于死了,鲁国君臣正唏嘘间,忽闻奏报:莒子派其弟嬴拿领兵来取谢礼来了。季友觉得荒唐:“又不是莒国把庆父抓回来的,他们有什么功劳于我国?”
季友要亲自领兵迎敌,鲁僖公取下自己的宝刀给他:“此刀名‘孟劳’,长不及尺,锋利无比。”
季友领军走到郦地,嬴拿已列阵在此等侯。季友心想:我国君刚立,人心不定,若不能胜则人心动摇。不如用计取之。于是单骑出阵,要求与嬴拿在阵前不用兵器,徒手相斗,一决胜负。
那时节的武士,不接受对方的挑战可是会被唾骂为懦夫的,嬴拿自然答应了。两人在阵前一来一往,斗了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
季友的八岁儿子行父,此时也在场中,见父亲久不能胜,高呼:“‘孟劳’何在?”一句话提醒了季友,他故意卖个破绽,引嬴拿上前一步,他再一转身,于腰间抽出“孟劳”,回手一砍,削去了嬴拿半个天灵盖。
鲁僖公亲往城郊相迎,贺叔父得胜还朝。季友奏说:“臣与庆父,叔牙皆为桓公之子,为社稷虑,臣鸩杀叔牙,缢死庆父,诚非得已。如臣独享尊荣,将来何面目于地下见先父?”
于是在季友主持下,令公孙敖过继为庆父后人,称为孟孙氏,庆父本字仲,因国人厌恶,遂用孟字以替;以公孙兹继为叔牙之后,称为叔孙氏,季友为季孙氏。这就是“三桓”。到了孔子的时代,“三桓”已基本上架空了鲁侯,成为鲁国的实际主宰者。
来说说女主角哀姜吧!齐桓公得知哀姜还在邾国呆着,对管仲说:“鲁桓公因文姜而死,鲁闵公因哀姜而死。若我国不自行声讨,则天人必以此为戒,还有何人敢娶我姜姓之女?”
二人商定后,派出竖貂来处理此事。
竖貂到了邾国,假意迎哀姜归鲁。行至夷地,馆舍中,竖貂对哀姜说:“夫人与连弑二君的庆父是什么关系,齐鲁两国无人不知,夫人即便回国,有何面目见太庙之祖?不如自裁,或可遮掩一二。”
哀姜听了,自知人世间已无自己容身之处。自己和文姜不同,人家毕竟有娘家撑腰,又有亲生儿子为君,自己有什么?于是闭门哭了半宿,竖貂凌晨时从门缝里窥去,哀姜已自缢多时了。
鲁僖公瞅着她好歹也是自己的嫡母,礼不可废,于是亲自为她办了丧礼,谥号为哀,仍入太庙为鲁庄公之配。
鲁国的这场变乱终于落下了帷幕。“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可庆父真的死了,鲁国就太平了吗?当年,鲁国南门无故自崩,有人以为这是上天示警,将来有凌替之祸,征兆便现于此处。
(本章完)
https://jiwufengbao.com/book/28271/654690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