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这个读书被世家垄断的时代。
束脩只是学文这条道路上最基础、最微不足道、也是最便宜的付出。
真正的大头除了好的夫子,便是书籍和笔墨纸砚,前者可以依靠超越常人的聪慧来获取,后者就只能是明晃晃的银两。
不过在江仁的帮助下,万景浩不时会去山中用陷阱狩猎。
捕捉到的动物,少部分用于改善家中伙食,大部分则送去镇上贩卖,所得也算是能买到一些便宜的笔墨纸砚和常用书籍。
单凭狩猎,倒也不是不能赚到更多钱。
只是在这种时代,如果自身没有足够的力量,不管赚钱的方式有多合法,都有可能迎来排挤和仇恨,甚至是憎恶与惦记。
为了能安心的读书学习,暂时只能这样做。
解决了钱这方面的事,万景浩在学文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表现也越发喜人。
从刚开始与同窗相差无几,数年之后,学习的效率和进度就达到了第二名的两倍以上。
丰宝十三年。
江仁来到这个世界的第十一年。
也是在这一年,十二岁的万景浩参加了童子试。
并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了童生这个虽然没什么特权,但却足以进入读书人之列的功名。
这也让万景浩的神童之名更为响亮,私下里被称为未来的关老爷。
父母和兄长也与有荣焉,视他为家中骄傲。
甚至于。
因为童子试的排名,万家的门槛差点被附近几个村子的媒婆踏破,她们都想在万景浩还没有发迹前,定下一门亲事。
这其中不乏一些地主之女和落魄秀才之女。
最终的结果,自然都是被拒绝。
曾经的万傻子之名,早已销声匿迹。
即便偶尔一两个人回想起,也不会不知趣的道出,免得在他人面前留下一个善妒的印象。
群马村,青竹私塾。
万景浩跟随一个童子走入了会客间。
“万公子稍等片刻,我这就去通知夫子。”
童子对万景浩恭敬地道了一声,然后便退出了房间。
一副憨厚少年模样的万景浩,目送着童子消失在门外,转身看向挂在墙上的书画,表面上是在欣赏,实则心中默默想道:“神仙老爷爷,您说夫子找我是有什么事?”
“平日这个时候,夫子都在小憩,即便有人拜见也不理会,今日怎么这般特殊?”
“……”
身体在万景浩胸前长命锁中的江仁,听了之后默默无语。
他不会回答这个问题,一来会拉低自己的逼格,二来万景浩这么问只是出于习惯,实际上并不是想要他回答。
“说起来,这七年以来,我也算有点收获。”
准备稍后再进入修炼状态的江仁,默默回忆这七年的收获。
“身体依然与以前一样,坚固光滑。带给我的感觉也没有任何变化,没有任何破壳发芽的预兆。”
“倒是与精华相关的几个疑问,都得到了答案。”
“就比如五岁那年,万景浩见血之后,我所获得的那几个时辰的万倍修炼增幅效果。”
“血液只是万倍增幅的诱因,而非主因。”
“事实上,真正决定万倍增幅时长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入定修炼。”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平时的修炼中,他体内积攒了许多能量,一旦将他们激发出来就会获得万倍增幅。
而激发方式,就是在身体一定范围内感觉到血液,并且不局限于人的血液。
平均一年积攒的能量,大概能让万倍增幅效果持续一个时辰,并收获三倍于当年的精华。
也就是说每年正常修炼得一点精华,万倍增幅效果后可再得三点精华。
想到这里,江仁掐灭回忆。
万倍增幅的原因是找到了,也为自己获得了不少精华,但除此之外并没有找到其他获得精华的方式。
这时,外界响起脚步声。
“来人了。”
江仁见到万景浩的授业恩师司老走进屋内,当即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
通过几年的接触,他发现这人的身份不一般,绝对不是什么落魄书生,学识文采哪怕是现实的一些国学大师也不如。
两个月前的童子试,万景浩之所以取得那么好的成绩。
一成归于运气,三成归于万景浩自身,三成归于自己,剩下三成则归于司老。
“夫子。”
万景浩看到来人,当即弯腰行了一礼。
司老笑道:“哈哈,不用多礼。”
万景浩严肃回道:“这为学生之礼……”
“今天不谈礼数,我叫你只是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司老见到万景浩目露疑惑,笑笑说道:“我向府城那边要了一个书院入学名额,等名额下来后,你就可以前往入学。”
万景浩瞪大了眼睛,呼吸立马急促起来:“清风书院?”
司老点点头:“正是业城的清风书院,这个名额不但免除了束脩和书本费,而且还在学院内分配了一个房间,只需带上衣服和笔墨纸砚即可。”
“多谢夫子!”
万景浩当即跪在地上,双手触地,磕了一个响头。
江仁闻言,也感到有些意外。
清风书院可不普通。
作为一个人口达到十数万大城的书院,每年招收的学生不足百名。
不只需要超出常人的聪慧,还需要有身份地位的人推荐,并且付出一笔不菲的束脩。
可想而知,这个免束脩的名额有多珍贵。
至于司老为什么会想着把万景浩送入清风书院,江仁也大概猜到了原因。
司老的学识文采或许胜过清风书院的大多数夫子,但学识文采是学识文采,并不等同于教导调教学生的能力。
再加上万景浩目前十二岁,正是一个进步快速的年龄。
比起在私塾中闭门学习,在书院不只能与同龄人竞争,增加学习效率,还能结交好友,为未来铺路。
与司老告别后,万景浩就快步往家的方向而去。
路上遇到的人无不对他打招呼,受关注的程度,甚至要比纵横村里二十余年的里长还要多。
“万兄。”
https://jiwufengbao.com/book/29354/9461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