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大人说的是,我也正如此所想,老妈妈对咱们的恩德,一定不能忘怀。这样子,我们咱们就把这铁锅所在的地方,圈起来修一座山神庙,名字就叫米汤庵好了!”姒文命的提议,让大家一致叫好。
秋去春来,寒暑交替,龙门山幅员辽阔,绵延数百公里,山体厚实且坚固,十万民众在姒文命的率领下,经年累月地劳作。民夫们都是一尺一寸地开凿山体,风雨无阻,日复一日,累病累垮了很多人,扶仑经常是带着药箱到处转,连带着莫暄翮也每天跟个轱辘似地。
有天,姒文命将伯益叫到一起,两人站在山前指指点点,查看工程的进度情况。正说着说着,却无意间看到不远处一块比较平坦的石头上坐着一个老婆婆,那老婆婆满头银发,正在用一把不知道什么材质做的梳子细细梳着自己的头发。
伯益正要与老婆婆打招呼,想让她离开这里,以免被石头这些砸到什么的。但见姒文命拉住了他,示意他看下老婆婆的动作。乍看之下,两人都有些惊呆了,原来这老婆婆梳头的方式与一般人不同,甚至可以说有点特别。
她先是从头顶往两侧梳,又再从两侧的头发末梢往中间梳,如此动作,反复进行。姒文命看着觉得有些奇怪,便问老婆婆,“婆婆,为何您要这样梳头呢?是有什么讲究在里面吗?”
老婆婆就回答他说:“年轻人哪,看来你是不懂。这梳头,就是要上边梳梳,下边也梳梳,那才容易梳得通嘛!”
一听之下,姒文命瞬间了悟,不禁拍了拍大腿,心中一动,对伯益道:“婆婆说的很有道理,凿山导河,不就应该像这样的梳头方式,从两头往中间挖,而不是单面推进,速度就能加快不少。”
说着说着,已经发现不对劲的伯益向姒文命一指,原来那银发老婆婆已经不见了,才反应过来,估计又是哪方神仙下界来指点他们。两人一合计,便即刻将民工分成两拨,从一座山的两头往中间开凿,实践下来确实觉得比之前的方法要快许多。原来老婆婆坐着梳头的地方,就被后世命名为“梳头启”。
虽然如此,但由于原来简陋的标尺度量不是很精准,时常会出差错,以至于开挖到山体中间的时候,却发现两边参差不齐,有些接不上头。这让他很是烦恼,便让人叫赵楠烛过来,正巧莫暄翮、扶仑、董肆钦也在一块儿,就都来了。
姒文命将情况对他们讲了讲,就皱着眉头思索,赵楠烛只能宽慰他,“先别着急,办法总能想出来的,要不我们四人陪你一块儿走走,解解闷?”
见姒文命没有表示反对,几人便到龙门山下转转,看了看该处的地形,眼尖的莫暄翮看见山腰上树丛掩映,但背后却似乎有个山洞,便指着对旁边的四人说,“你们看,那里好像有个洞!”
不由分说,她率先走在前面,果然发现了一个溶洞。那洞口并不大,仅容两人并行通过,但里面好像朝下,且有光射出来,令四人起了好奇心。莫暄翮掏出一颗月明珠在前引路,闪身钻进了洞内,姒文命、赵楠烛、扶仑和董肆钦依次跟上。
洞内的路确实是朝下的,脚下坑坑洼洼,并不好走,虽然感觉里面又深又黑,但远处始终有一丝光亮透出来,并且在移动,仿佛在告诉他们,“往这边来。”
走了好一会儿,由于不太辨路,也不知道是洞内的甬道有多长,直到四人来到一个很敞亮的大洞内,定下神来,发现前面盘旋着一条长达七八丈的大黑蛇,头上长着角,通体的鳞片都在发着光,大黑蛇的口中则含着一颗硕大的明月珠,原来他们看到并吸引他们过来的光亮,正是这颗月明珠发出来的。
https://jiwufengbao.com/book/30445/1137154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