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鸱吻、纸拉门和枯山水你都说清楚了,那么最后一个唐破风又是什么呢?”
面对着一脸疑惑的计家姐弟俩,园冶之所以要故意把唐破风这个概念摆到最后来说,就是因为想要把这个概念说清楚比较复杂。
正如前面已经说过的,硬山顶、悬山顶这样从房子的两侧观看时呈现出一个标准的“人”字形的屋顶,前后两个坡面所相交的那一条屋脊叫做正脊,而“人”字所拥有的一撇一捺、前后两个面加起来共计四条屋脊,则被称之为垂脊。而歇山顶,作为拥有共计九条屋脊的屋顶,它多出来的另外那四条屋脊被称之为戗脊。
但是,虽然这些主流的屋顶包括庑殿顶在内,全部都拥有正脊,却并不是所有的屋顶,都全部拥有这样一条屋脊。
有一些屋顶并没有采用使前后两个坡面在房屋的最高处相交于一条直线的这种方式,为了避免屋顶上出现这样一个尖锐的交角,有的人直接在修建房屋的时候进行了抹角处理,把房顶最上面的这一整个角,都用弧度进行了修缮。
于是,没有了位于房屋最高处的正脊,缺少了屋脊的这个地方,直接就被弧度代替,使得屋顶的前后两个面,能够在房屋最高处交会出一条曲线。而进行了这种处理的屋顶,就被称之为卷棚顶。
卷棚顶与硬山、歇山、悬山、庑殿这样的屋顶划分方式不同,它与屋顶总共拥有多少个面没有关系,而只和一个屋顶是否拥有最高处的正脊有关系。因此,卷棚顶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前缀,用来修饰介绍别的类型的屋顶,如——卷棚式硬山顶、卷棚式歇山顶。
而搞清楚了什么叫做卷棚顶之后,接下来所需要弄清楚的另外一个概念就是抱厦。
抱厦这个概念在清代以前又被称之为**屋,并且频繁出现在许多明清小说中。如某某丫鬟在天寒地冻的大雪天里,手上抱着一个暖炉,与此同时还为主子备好了雨伞和斗篷,但是自己所效忠的主子还尚且没能够从户外归来,于是,丫鬟便站在某某屋子的抱厦下,望眼欲穿,静静等待主人的归来。
由于这种桥段在许多小说中都存在,现至于就连园冶曾经看过的许多穿越类或者重生类小说里都存在,因此,园冶当初在学校社团里认识的不少学姐和学妹,都曾经拿着这个概念来问她,就想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才是抱厦。
“明清故宫所拥有的角楼,这个建筑还是相当有名的,而想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才是抱厦,拿角楼作为例子来进行解说,就是最为直观的做法了。”
先准备好两个歇山顶,随后将这两个屋顶以横平竖直的方式垂直相交并且相互之间进行嵌套,这样一来,两条等长正脊相互垂直形成四个直角,从半空中看下来就是一个标准的十字。因此,这样的屋顶又被称之为十字脊屋顶。
修建在明清故宫宫墙四角的四座角楼,在封建王朝还没有被推翻之前,承担的瞭望、警卫以及守护城内治安的责任。而抛开它那巨大的体量,以及总共拥有三层的重檐屋顶,只看房屋最高处的那一层屋顶,那么,脚楼的屋顶形制还是很好描述的。
歇山屋顶所拥有的垂直于地面,并且刚好和正脊两端相连的那两个三角形的立面,因为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屋顶乘十字形相交的关系,因此,这四个三角形立面的底边,会在同一个平面内围合成为一个正方形。类似于把一个拥有六个面的正立方体去掉顶面以及底面,随后把围绕在周围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各自修剪去一块,形成四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
三角形立面是屋顶的侧面,即屋顶的一左一右两个面,而铺上瓦片的,是正脊前后的两个坡面。由于现在有两个屋顶交会在一起,于是,两个屋顶各自拥有的一前一后两个坡面,会直接相交并且彼此互相分隔,最后形成八个三角形的分隔面。
而歇山顶原本所拥有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梯形坡面,则因为两个屋顶相互之间嵌套的关系,因此可以被各自省去两个。于是,在同一平面内围绕成为一个正方形的四个三角形立面,它们每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都会连接一个梯形坡面。这样一来,十字顶便完成了。
把这样两个彼此之间垂直相交的屋顶,横向的那个直接拉长,这样一来,尺寸不一样的这两个屋顶,自然也就不能够被称之为是十字顶了。将位于竖方向上的那个屋顶,其所拥有的两个三角形立面作为房屋的正反两面所在位置,而被拉长了的那个屋顶所拥有的两个三角形立面作为房屋的左右两面所在位置,如此一来,一座在前后两个方向都拥有抱厦的屋顶,就算是搭建完毕了。
抱厦并不一定都是成对出现的,比方说我并不想要在建筑物的后方也做一个抱厦,毕竟我所搭建的这座房屋并不一定是前后都开门的。于是,原本以相互垂直的方式相交的两个屋顶,就可以改变成为“丁”字相交。
如同把十字路口的其中一条路给堵上,随后让这个路口成为丁字路口一样,修建房屋的人也只需要把位于竖方向上的那个屋顶从中间砍掉一半,只把剩下的那一半嵌套在横向的那个屋顶上,那么这样一来,只在前面拥有抱厦的屋顶就大功告成了。
抱厦这种结构并不单纯只是出于装饰。在搭建房屋的时候就必须得考虑到这个部件的梁架结构,并且能够让这个位置像屋顶的其他所有地方一样充分发挥建筑物所应该拥有的功能,这样具备实用价值,并且在当初修建的过程当中就直接和整个屋顶嵌套在一起的,就是抱厦。
抱厦这个结构真要说起来,它的建造方式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单从需要两个屋顶嵌套在一起这一点来看,就知道弄就像一个结构究竟有多么的繁琐,因此,在中国的古建知识漂洋过海传播到日本之后,日本人对于这一概念掌握得并不好。
https://jiwufengbao.com/book/30483/738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