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陈燕十七岁了,有不少人向李美凤询问陈燕的个人情况。
李美凤挑了好几天附近几个寨子的小伙子要介绍给她,她都拒绝了。
也有不少亲戚朋友来问过,她也是一个都不满意。
也不是她挑三拣四,主要是人家介绍的那些吧大多数她都认识或者多少听说过。对方的缺点她也都知道了,这个会打牌,那个爱喝酒,还有那个太矮了,这个年纪大了。
再加上她不打算那么早结婚,还没有去过昆明,弟弟妹妹也还小,她怕她结婚后不能照顾家里,所以一直没着落。
直到有一天嫁在镇上的一个亲戚回村,晚饭后她到河边散步遇到了正在浇菜水的陈燕。
陈燕干活手脚麻利,做事情风风火火的,三下五除二就浇完了菜水。
那人问身边的妇人“那是老陈家的四丫头吗?都那么大了,这模样长得还真是水灵啊!有婆家了吗?”
不说还好,一说站在旁边的婆娘们就七嘴八舌滔滔不绝了。
“还没婆家呢,好些个媒婆来问过了,她都看不上,她妈又做不了她的主。”
“是啊,这丫头可有主意了,现在是她家的顶梁柱呢!”
“脾气冲得很,一般人怕真是拿不住她的。”
那人只是笑笑,也没说什么就走了。
陈燕叫她做“四姨”,当然是旁支的,并不是直系。
第二天晚上四姨就到陈燕家串门了。
正是葡萄成熟的时节,几个人坐在葡萄树下的石头上聊天。
四姨问她“听说你还没许人家,西龙街上我有个侄儿,今年23岁了,家里穷些,还没找到媳妇,你愿不愿意见见?如果愿意我安排你们见一面,你们要是看对眼了那也是我的功德一件,倘若没缘分也没事的。”
陈燕见多了周边寨子的男人,如今来了个镇上的倒是有了些新鲜感。再加上对方是街上的,激起了她骨子里流着的经商血液。
不过表面上她还是保持着矜持的。
陈燕淡淡的回答“见见也行,但成不成那是后话。”
“这是自然的,现在不是都流行婚姻自由吗?我就是看你们都单着就顺便介绍一下,行不行的还是得你们年轻人自己说了算的。”
陈燕想,得问问他这侄儿是干什么的,别是个整日里游手好闲的地痞流氓就坑人了。
“你说的这个侄儿是干什么的?人本分老实吗?”
那亲戚郑重非常的答她“是个剃头匠(也就是现在的理发师),日子嘛还算过得去。要说人品可算是我见过最老实的小伙子了,而且聪明好学,也孝顺。你嫁过去他一定会对你好的。要是不好的我哪能介绍给你,凭你这长相身材和勤劳,这十里八乡的好人家还不多的是让你挑选的。”
听她那么一说陈燕来了兴致“那他在西龙哪里剃头呢?有没有上过学?识字吗?”
“就是村委会楼下,我下次带你去见一见。上到小学吧,成绩是好的,可惜他母亲身体不好,家里没钱。那孩子从小懂事,自己就回家做些小营生了,怎么说也不去上学了。要是一直读,说不定能读出去的。”
陈燕仿佛看到了自己,皱了皱眉头道“我下次去街上卖洋芋的时候可以安排我们见见。”
那亲戚点头道“好好好。你两挺合适的,两个人都是嘴皮子好,结了婚天天讲个没完没了!”说着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自从听说有人介绍西龙刘家的小伙子给她,村里各种流言就跑到她耳朵里了。
有说那家一贫如洗揭不开锅的,有说那小伙子有残疾腿脚不好的,居然还有人传他已经订婚了。
后来陈燕和刘秋说起这些,他说那绝对是对他的诽谤,肯定是有人想娶陈燕所以故意放的烟雾弹。
陈燕那是什么人,能轻易被骗吗?为了在见面前摸清对方的真实情况,她决定一个人悄悄到镇上探个究竟。
夏季的中午太阳毒辣辣的照在人们头上。
陈燕把头发编起来扎在脑袋后面,穿了件白色绣花的衬衣,那是她唯一的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是去年过年李美凤给她买的(因为她到了适婚年龄了),虽然不是她喜欢的花样,但她还是开心的不得了。
平日里是舍不得穿的,只有逢年过节或是要见什么重要的人才舍得拿出来。
下身是一条洗的发白的蓝休闲裤,脚上踩着破旧的草鞋。
其实那时候已经有塑料凉鞋和布鞋卖了,但鞋子卖的贵,家里又多得是谷草,大部分的穷人家都是打草鞋穿,陈燕也只有冬天才会为了保暖穿布鞋。
陈燕一大早就把家里的白马拉到院子里架好马鞍,然后她把头天装好在竹筐里的洋芋上到鞍子的两边,用绳子勒紧。长腿一抬跨到马背上赶着马往镇上去了。
到“老刘剃头”的店门口时刘秋正热火朝天的给人剃头呢。
镇上统共就两家理发店,一家是一个头发花白的小老头开的,另一家是刘秋和父亲还有弟弟刘定开的。
他们父子三人是西龙出名的‘剃头匠’。
陈燕凑在窗户上偷偷看里面的人。
她仔细揣摩两个青年谁才是刘秋。
她想,应该是年纪大一点的,听说他是哥哥。
https://jiwufengbao.com/book/31081/7039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