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郁青怒道:“何曾怕了,去就去!我正欲寻襜褴王复仇!”
张郁青主动请缨前往诸闻泽的东边的丹炉燧。
所谓烽燧,边防备警急,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头有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燃火举之,以相告,日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燃之,望其烟,日燧。昼则燃燧,夜乃举烽。烽燧可与亭、燧互称,又可称作亭障、列亭、列燧。烽燧大小不一,人数各异,最小者只有一二人,最大者则近30人,一般是10人左右。烽燧有燧长一人。
韩依斐骑上高头大马亲自送张郁青,两人在平城邑休息一晚,次日下午隐隐看见蜿蜒在山势之上的黄色的夯土长城和一座座凸起的烽燧。集宁镇周边草原、火山锥、湿地、湖泊、烽燧等地貌复杂,西边遥遥在望的大青山自云中郡绵延而来。非皆以土垣也,或因山岩石,木柴僵落,溪谷水门。(长城是囚禁属国胡人的羊圈篱笆,也是通知驻军胡人南下的烽燧。
烽燧、敌台、亭障、关城、军道、长城、天田等构成了立体的防御系统。丹炉燧在火山锥坡上一处风蚀岩石台上,因为火山锥穹状,形如炼丹炉,因此称为丹炉燧,上窄下宽,高达四丈,外围是遍布虎落,木桩深埋,尖刺向外,防御骑兵突进。下连十米见方的坞院。两人靠近,一条黑色土狗窜出远远得咆哮起来。燧顶有个人影在大声示警。凌波子高举手臂,张开恒山派得旗幡。燧顶之人高呼:“恒山派女侠来了……”。片刻大门大开,四人兴高采烈走出,为首者是一名赤帻小吏,另外三个是皮甲燧卒。
为首的燧长狄山道:“衡女侠,别来无恙!”
凌波子微笑点头,道:“郁青,快见过燧长。”
张郁青拱手施礼道:“见过燧长。”
狄山四十多岁,却对凌波子十分尊敬,笑道:“恒山派训练的壮士皆以一敌十得好汉,各燧都视若珍宝。侯官举恒山派弟子为助吏,张郁青定然是文武双全。”
张郁青道:“粗浅功夫,识得几个字,不敢妄称文武。”
狄山引见众人。驼背老叟负责造饭的养卒,名叫农望子,雁门郡马邑人。一名身材魁梧大汉,名叫童十万,职位伍长,身高八尺三寸,鼎器之才,生撕虎豹,膀大腰粗,满脸胡须,虎目瞪人欲噬,披甲蒙帻,腰间环首刀。瘦弱青年是燧卒幸大臭,负责喂养黑犬。
童十万道:“昨日我和大臭在诸闻泽打了几尾鱼,给燧里添补肉食呢!恰好衡女侠就来了。”
凌波子一指马背道:“路上猎了一只肥大野兔,给诸位加餐。”
农望子道:“诸位就瞧好老朽的厨艺吧!”他朝厨房去了,片刻釜甑作响,灶台生烟。晁榘《九州游历记》云:定襄、云中、五原,本戎狄也,颇有赵、齐、卫、楚之徙。其民鄙朴,少礼文,好射猎。雁门亦同俗。张郁青观之,果然是敏于行而讷于言的质朴之民。
https://jiwufengbao.com/book/32159/723659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