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分山掘子甲’头似锥,尾生角,四肢又短又粗,趾爪尖锐异常,而且身上的鳞片还整齐如同古代盔甲的一般。通常在盗墓时,搬山派还会在‘分山掘子甲’身上套上个一些铜环,环上刻有‘穴陵’二字,故而那‘分山掘子甲’也因此被称为穿山穴陵甲!”
“可以说,‘分山掘子甲’这东西见山就钻,尤其喜欢钻坟墓附近阴气沉重的岩石!搬山流派据说非常善于培养‘穿山穴陵甲’,不过这是搬山的独门秘术,故而后世对其了解甚少,现代之所以有很多人质疑搬山流派的真实性,就是因为‘穿山穴陵甲’太神秘了。其实那些人质疑的也很有道理,想想看,想要在山体岩石上打洞穿山,对现代用挖掘机和盾构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生物之力呢?”
“当然,如果历史上真有那种人,并且真有那种挖岩石如挖烂泥的‘穿山穴陵甲’,那搬山道人和穿山穴陵甲应该是属于那种有特异功能的人和生物了!”
“王二,应该说,摸金,发丘,搬山都是很讲究技术的盗墓流派,而历史上的卸岭流派则不同了,卸岭流派在四个盗墓流派里应该说是技术含量最低,但人数最多的盗墓流派,这个流派是始自汉末农民军,那些人平时众力取利,分赃聚义,人数少时有数百,人数多时有数千。那些人平日里四处分散,各自为匪为盗或为官军隐藏身份,但是那些人彼此间经常有消息相通,最后汇总到卸岭盗魁!”
“卸岭盗魁可以说行事不计后果,在盗墓过程中,大铲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锄、牛牵马拽、药石土炮,无所不用其极,其辈所盗发之冢,即便斩山做廊、土坚如铁、亦皆以外力破之!……”
就这样,在滔滔不绝中,张鸣飞将华夏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盗墓流派跟王二大致都讲解了一通,算是替王二解除了一些心中的疑惑。当然,张鸣飞刚刚所说的那些内容在现代常人听来,似乎会觉得不可思议,以为张鸣飞只是在说书和讲故事,但是,张鸣飞刚刚对王二所说的那些盗墓流派在华夏历史上的确都是真实存在的。
例如,当年袁绍手下有一位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那陈琳在袁绍攻伐曹操前特意为袁绍写了一篇针对曹操的檄文,那檄文中就有这样的话,‘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那檄文的意思就是说,曹操为了盗墓而特别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两个官职,并且曹操盗墓导致棺材里的尸骨完全暴露了在棺椁的外面。
可以说,陈琳的那篇檄文如今早已经成为古今檄文的名篇,据说正犯头风病的曹操看了那篇檄文后,立刻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头然后立刻就不疼了,至于曹操当时为什么会设立‘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两个官职,其实就是能为了盗汉梁孝王的墓葬。相传后汉年间,曹操为求取军饷,曾举兵盗发梁孝王之墓。不过,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炸药,而梁孝王的陵寝又深藏于石山腹中,并且每一座墓室都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巨石彻底封死墓道,因此以曹操当时的手段,即便有数万兵马也难以发掘这种巨型山陵。为了能顺利盗取梁孝王的陵墓,曹操于是特意从民间网罗了一批精通风水秘术的人,并设立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这两个职位,其面对就是为了利用摸金流派的风水秘术,准确找到墓葬地宫的准确方位,然后再直接精确打洞进入墓室。
后来,根据历史资料里的记载,曹操的确成功打通了梁孝王陵墓的主室,并且获得的财富足足支持曹操打了三年的战争。可想而知,当年梁孝王墓室里的金银财宝数量之多,令人乍舌,怪不得曹操会设立摸金校尉一职!
再后来,根据现代考古发现,梁孝王的墓室群在芒砀山群东侧的半山腰,坐西面东,距山顶超过二十米。在结构上,梁孝王的墓室地宫主要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及十余间侧室、耳室、角室和排水系统组成。梁孝王地宫主室的四周不但建有回廊,而且回廊的东端还与主室相通,回廊的四角都有耳室,大小一致,此外,回廊内还有十字街、饮马泉、黑水河等。可以说,梁孝王墓室群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而且深处岩石大山之中,可想而知,如果曹操手下没有一批风水定穴的高人,想要在芒砀山群间准确找准梁孝王墓室地宫的位置,恐怕是难以做到的。
……
(本章完)
https://jiwufengbao.com/book/32636/754580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