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明义连忙劝道,“先生莫急,可先听我讲一个故事?”
见刘伯温恢复平静,韩明义才慢慢道来:某年某月,黄河决堤,水淹没了一个村庄。李四和很多贫苦佃农都没有饭吃了,于是他们推举李四为首领,去抢地主张三家的粮食。
李四杀了张三,抢了他的房子和土地。于是李四成为了新的地主。以前没有粮食了可以去抢,那么现在有土地也有房子了,怎么能去抢呢?所以李四联合了其他的地主,开始把土地租给农民,让他们去耕种,这样自己就能不劳而获了。某年某月,黄河又决堤了,农民们没有粮食,他们推举张五,抢了李四家,张五成了新的地主。
刘伯温越听越不可思议,冷汗直流,仿佛已经苍老了十年。
他似乎用尽全身的力气,问道,“这就是你不愿的理由吗?如果是你,你也会成为那个韩六?”
韩明义见13已经装得差不多了,正色道,“徐寿辉会成为徐六,刘福通会成为刘六,但我不会。数千年来,华夏与胡虏之争,只是其一,山河破碎,王权更迭,无数李四与张五之争,才是根源。”
“如何才能切断这个宿命的轮回?”韩明义笑了笑道,“如果我是张五,我会联合其他的地主,废除不合理的租约,重新分配地主和农民的利益,建立公平的秩序,把适当的粮食分给农民,让每一个人有饭吃,让每一个人都能靠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去生活在这天地之间。”
说到这里,韩明义起身朝刘伯温一拜,“先生,我不会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平’的豪言壮语”。
“我的本心很简单:均地权、立公义、重民生、兴华夏。”
“好一个均地权,好一个兴华夏”,刘伯温击掌而叹,又似重新年轻了十岁,目光中溢彩连连。“想我刘伯温饱读诗书,说着精于儒道释三教、专于天文地理术数也不为过,却被汝区区小儿上了一课。”
“然,说得轻巧!”韩明义就知道刘伯温没那么容易忽悠,只听他讥笑道,“历朝历代,不是没有过均地权的政令,最早的时候,孟子就提出了‘民有恒产’之说,宋之晁错、王安石等人也曾设想‘抑制豪强’,如何就你实现得了?”
韩明义不再藏拙,他提出,“历朝历代,之所以没能实现,主要有三个核心因素:其一,皇权以及宗室;其二,地主士绅集团;其三,生产力。”前两个,韩明义相信刘伯温能轻而易举的理解。但毕竟站在前世的角度,要硬生生把领先千年的理念灌输到当世大儒的脑海之中,韩明义也只能以一种刘伯温能听懂的思维继续解释道:
生产力,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亩土地亩产粮食的多少。影响生产力有多种因素,比如当代的生产工具、天灾人祸的发生频率、农民耕种的技术、社会文教和教化、皇权的稳定等等,概括而言就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先生吃过山东烙大饼吧,比如武大郎一天能卖十张大饼,有一天,我们传授给了他新的技术,他一天能烙一百张大饼,而这些大饼更物美价廉,能养活更多的人,武大郎也通过效率的提高,赚到了属于他自己的钱。”
也许韩明义自身也没感应到,刘伯温在倾听他讲解过程中的脸色变换,只见刘伯温的脸色,先是疑惑,再到沉思,忽而懊恼,转而惊叹,喜极而泣。刘伯温缓缓站起,再次来动了韩明义的身前,作揖、拜曰:“伯温受教了!”也许韩明义根本就不明白,为一个古人讲授超前了一千年的哲学,将会给这个古人带来怎样的震撼,那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碰撞、毁坏和重塑。
然而,竟都被这个被誉为少年神童的刘伯温给熬过去了。韩明义无法估量,这将对刘伯温、对明教、对他自己造成怎样的蝴蝶效应,或许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又或许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先生!”
“这就是我的大不愿!”
“这却是我的本心!”
“身在黑暗,心向光明!”
“凤凰涅槃,改明为民”
(本章完)
https://jiwufengbao.com/book/32909/740450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