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言道:“娘子可要想好,跟着我日后荣华富贵享受不尽。”马氏言道:“我的命就该如此,受不起大福分,你去做一品大员,我在此甘心受苦,你日后再娶一房有福消受夫人吧!”
姜子牙叹言道:“你也太小看我了,还是和我一起走吧。”马氏见他絮絮叨叨,不由发怒道:“姜子牙,你今日若是不休了我,我就拉着你进朝歌,去见天子评理。”
夫妻二人正在斗口,宋异人和夫人孙氏闻声赶来相劝。宋异人言道:“贤弟!弟妹既不愿与你一起去,便写一张休书于她。贤弟乃世间奇男子,日后何患无妻,何必苦苦留恋她呢?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
姜子牙言道:“兄长嫂嫂在上,马氏跟我一场,不曾享受,我不忍心离开她,她却看不起我,闹着要与我和离,既然兄长吩咐,我便写一份休书给她。”说罢写了份休书,拿在手中言道:“娘子!休书在我手中,你我还是夫妻。你若接过休书,你我便是陌路旁人。”
马氏毫不犹豫,伸手接过,全无留恋之情。姜子牙叹道:“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尤不毒,最毒妇人心!”马氏当下收拾回家,改嫁他人不题。
姜子牙打点起行,向宋异人与孙氏辞行道:“多谢兄嫂照顾提携,日后子牙腾达之后,必要报答。”宋异人拿来酒水为姜子牙饯行,问道:“贤弟这是往何处去?”姜子牙言道:“不瞒兄长,小弟奉师之命下山,本想匡扶社稷,却见成汤气数将尽,非小弟能延续,此一别往西岐去,要大展抱负,成就一番事业。”宋异人言道:“日后若是贤弟得意时,定要传来音讯,让愚兄好放心。”二人洒泪分别。有诗为证:
异人送别在长途,两下分离心思孤。只为金兰恩义重,几回搔首意踟蹰。
话说姜子牙离开宋家庄,取路往孟津,过了黄河,经渑池县往临潼关来。在城门之下,只见数千百姓,扶老携幼,怨声载道,哭嚎之声不绝于耳。
姜子牙上前问道:“你们可是朝歌的百姓,为何在此哭嚎?”当中一人正是樵夫刘乾,他认得姜子牙,跪倒道:“姜老爷!这些都是朝歌百姓,因为纣王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崇侯虎监造鹿台,那天杀的狗官,三丁抽二,独丁赴役,有钱者买闲在家,无钱者服役累死,俱填在鹿台之下。我等受不了此等苦役,故此想结伴逃出五关,谁料临潼关的总兵张老爷,不肯放我们出关,若是被抓回去,必死于非命,故此伤心落泪。”
姜子牙言道:“你们稍安勿躁,待我去见张总兵,替你们说个人情,放你们出关。”众人闻言尽数跪倒道:“感谢老爷重生之恩。”姜子牙把行囊留给众人看守,独自前往总兵府来。军卒问道:“你是哪里来的?”姜子牙言道:“烦你传报一声,商都下大夫姜尚求见总兵。”
军卒闻言进帅府报道:“启禀老爷!商都下大夫姜尚拜见!”总兵官张凤闻言心道:“他在朝堂做文官,我守关隘为武将,不敢怠慢!”急命左右:“请进。”姜子牙道家打扮,未着官服,张凤见一道人进来,问道:“来者何人?”姜子牙言道:“我乃下大夫姜尚是也。”
张凤问道:“大夫何为身着道装而来?”姜子牙答道:“天子听信妲己之言,命我督造鹿台,我直谏天子,天子盛怒之下把我罢职归乡,因此行到贵治,偶见许多百姓,扶老携幼,哭嚎之声震天。一问之下,都是逃役之人,若是被抓回朝歌,不是被炮烙,便被推入虿盆,身遭非刑。上天有好生之德,还望将军开天高海阔之恩,可怜哪些众百姓,放他们出关吧。”
张凤闻言大怒道:“你乃是江湖术士,天子赐你荣华富贵,你不思报恩,反来以巧言迷惑于我。若是听信了你的胡言乱语,岂不是要陷我于不仁不义,我受命执掌关隘,自当尽臣子之节。何况那些贱民不守国法,本该押解回朝歌,我也不愿妄杀生灵,自思只要不开关,他们自然回去,已经给他们一线生机。若论国法,连你一并拿回朝堂,以正国法,念你与我初会,姑且放过。”遂即命左右把姜尚轰了出去。
姜子牙被他一口回绝,满面羞惭。众百姓见姜子牙回来,齐声问道:“姜老爷!张总兵可曾同意放我等出关?”姜子牙言道:“张总兵不听我的良言,连我也要拿回朝歌城治罪。”众人闻言,万念俱灰,嚎啕大哭,哀声遍野。
姜子牙心中不忍,高声叫道:“你们不必伤心落泪,我带你们出五关就是了。”众百姓只当他出言宽慰,继续哭道:“老爷,你自己都出不去,如何能救我们?”刘乾却对姜子牙之言,深信不疑,哀求道:“就请姜老爷带我等逃离此处吧!”
姜子牙言道:“我会些道术,等到黄昏时候,你等紧闭双眼,若听到耳边风响,千万不可睁眼,若一睁眼,便要从云头栽下去。”众人闻言齐声答应。
等到一更时分,姜子牙往昆仑山拜了几拜,口中念念有词,倏然一声巨响,连同众人踪迹不见。此乃姜子牙施展土遁之术,搭救百姓脱离苦海。
众人耳边只听得呼呼风声,不一会,便过了四五百里,出了潼关、穿云关、界牌关、汜水关。来到金鸡岭半空,姜子牙收了土遁,数千难民一并落地。姜子牙沾了沾额头的汗水,言道:“众位可以睁眼了。”众百姓闻言将双眼睁开,只听姜子牙言道:“此处乃汜水关外金鸡岭,已是西岐州的辖地,你们各自去吧。”众人闻言无不感恩戴德,叩头谢道:“老爷普救群生,功德无量!”姜子牙与众难民分别,往盘溪隐居,静待姬昌访贤。有诗为证:
弃却朝歌远市尘,法施土遁救民生。闲居渭水垂竿待,只等风云际会缘。武吉灾殃为引道,飞熊仁兆主求贤。七十有二逢明主,方立周朝八百年。
话说一干难民等到天明,放眼望去,果然是西岐地界。过了金鸡岭,便是首阳山。走过燕山,又过了白柳村,到达岐山之下。又走了七十里,来至西岐城,众难民见西岐的风土人情,果真如传言所说,物阜民丰,军民彼此谦和有佳。
一干难民 联合写了手本,投递在上大夫府中。散宜生将手本上奏伯邑考。翌日,伯邑考传命道:“因纣王失政于民,故此朝歌百姓外逃。还请大夫拨发库银,起造房舍,使众难民安居。”散宜生领命下去准备。
伯邑考又道:“父王囚于羑里已满七年,我欲亲自前往朝歌,代父赎罪,不知大夫意下如何?”散宜生言道:“启禀公子!主公临别之时,曾言七年难满,自回归国。不得前往朝歌,公子此举有违主公临别嘱咐。如公子不放心,可差一名心腹,前往羑里问安,也不失人子之道,何必以身犯险呢?”
伯邑考叹道:“父王有难,被囚异乡七载,举目无亲,为人子者,岂能忍心!要我等九十九子还有何用?我准备带上祖传三件宝贝,前往朝歌进贡,以赎父王之罪。”这正是:不遵父命入商都,烹杀为饼甚残忍。圣人危难也食子,离国七载方得归。不知吉凶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完)
https://jiwufengbao.com/book/32914/741503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