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粮是这个时代的诸侯们的常态,就如《三国》周瑜就曾因缺粮而逼迫鲁肃,鲁肃又借助周瑜以兵充匪吓唬当地富户掏出粮食……缺粮是常态,五万兵马的口粮更不是一个小数,所以,孙策一旦吞下吕布的兵马,他就只有四种战略考量,只能在曹军、凉州军、淮南军和自减兵马上进行选择。
凉州军实力雄厚,仅凭中原之地的人力物力也足以与任何人长时间对峙,即便孙策愿意充当曹操的代理人,打一场代理人战争,他也没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孙策一旦与淮南军彻底翻脸,且不说打不打得过,就算打得过,杀到了寿春城下,袁胤已经与董虎达成了和解,一旦寿春面临生死危机之时,十之八九会与袁术一样向凉州军求救,凉州军也一定会出兵营救,孙策获胜的概率依然很低。
孙策自行缩减兵马几乎没有可能性,董虎与淮南军达成和谈的条件中就包括了广陵郡南六县,孙策最后也只能离开,否则就是与凉州军开战,如此一来,孙策还是无法获得最后的胜利。
看似孙策有四种选择,事实上他只有一种,那就是与曹操开战。
与曹操开战的好处颇多,董虎不仅不会在孙策背后牵制,若孙策真的势弱,或许他会出手帮助也不一定,即便他不帮忙,淮南军也一定会出手帮助,毕竟这合乎淮南军的利益。
董虎心有定论,根本不会向吕布通风报信,尤其是纪灵的信件送来后,更是对此不理不会。
吕布在广陵郡南六县时,会与曹操隔江对峙,孙策取代了吕布后,同样会与曹操隔江干仗,这与董虎将战线推进到长江边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至于淮南军……淮南军内部已经出现了分裂,只不过时间还短,裂隙还不够深,这个时候若是太过逼迫,最终只会让他们放下矛盾一致对外,但若不管不问,让他们自己闹腾,裂隙就会越来越深,甚至不死不休地步,到了那个时候……董虎只需要轻轻一推就能推倒。
董虎自幼就游走于各种势力之间,他很清楚,各方出现矛盾,很大的原因都出在“利益和权力”上面。
淮南军内部出现裂隙,看似各方矛盾无法调和,事实上并非不能通过“利益和权力”的重新分配上解决,而解决之道就是向南杀入丹阳郡、吴郡、豫章郡、会稽郡等地。
地盘扩大,利益和权力这个盘子也会变大,也就有了满足所有人胃口的需求,至少短期内是如此,而淮南军攻打江南符不符合凉州军的战略?
自然是符合的,如此一来,董虎有必要去做貂蝉所说的“渔翁得利”事情吗?
董虎能够轻易判断出刘妍的意图,那是因为气人丫头虽然气人,但她本性不坏,受到董虎的影响较大,即便做了让人气愤的事情也会有底线,不会因为权利,或是为了汉室而放弃一些底线。
https://jiwufengbao.com/book/34954/1548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