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徐州、豫州董虎没有太多的理由大肆抢掠,毕竟徐州牧陶谦没有参加围攻帝都,而豫州全体躺平了,没有给他抢钱的借口,抢到的钱财也是寺庙的财产,一些大家族的钱财也得以保存了下来,剩下的并州、凉州、青州、兖州、司隶校尉部的钱财大多都被董虎搜刮到了手里,总数差不多有九百万万钱,但在四年里,他就花掉了四百万万钱,相当于每年花费了一个大汉朝国库。
可即便如此,收回的钱财也是寥寥无几,百姓还回来的欠款基本上都是粮食、丝绸、麻布……等实物,这也让一群老人极为担忧,担忧这么下去,不出四五年,董虎就成了穷光蛋。
民间太过饥渴,稍微有了铜钱就会藏起来,除非百姓觉得自己真的富了后才会用钱财消费,当然了,董虎也可以恢复人头税、更赋税,通过税赋强行从百姓手里收回铜钱,只不过天下战火未熄,民力尚未恢复,他不愿意这么做而已。
老人们听到他要花费“两千五百万万钱修一条河”后,立马就坐不住了,跑到董虎面前就是给他算账,苦口婆心的劝解……
董虎花费了半日的口舌,一再保证绝对不会乱来,老人们这才放过了他。
军队的花费是个无底洞,若依照大汉朝的正规汉兵的消耗,四十万兵马一年的消耗就需要一百五十万万钱以上,这是兵马在营地内不动弹情况下,若出征厮杀,相应的配套运粮民壮、驴骡牛马还要增加五十万钱的耗费,大汉朝两年的赋税加在一起也不够!
当然了,凉州军自己屯田,兵器都是武库里的存货,董虎也因此减少了两项最大的支出,但军饷却不能少了,军中需要的其他物资却不能减少,仅四十万兵卒配备的营建相应的工具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更别提其他得了。
董虎从来都不敢轻视后勤辎重的事情,就算任何人不说,他也不可能在战事尚未结束,就把手里的储备自己花了个精光。
百姓已经穷到底线,虽然他不计代价,承担了巨大风险向百姓借贷,可百姓都是勤俭节约惯了,也不愿意背负自己承担不起的债务,赊欠董字号店铺的物品大多只有两项,其一是活命的粮食、盐巴,其二是耕种的农具,即便是赊欠衣物、布匹,也是店铺里半买半送的旧衣衫,都是战场上扒的死人衣物和将士们穿旧了淘汰的衣物。
百姓赊欠的粮食,只要老天爷赏饭,没有发生旱灾、涝灾,基本上一年就能还清债务,农具更是可以使用数年不用更换,内阁六部、临洮老人们见他短短三四年花掉了四百万万钱,他们着实担忧不已,可董虎知道,一家一户赊欠店铺里的货物基本上都是一锤子买卖,只要撑过三年时间……第一年活命,第二年还债,第三年家中存储了一年备荒粮,只要百姓能撑过三年时间,以后就不需要向任何店铺赊欠。
三四年花费了四百万万钱,数额确实庞大,主要是因为司隶校尉部、青州、兖州遭受的破坏较为严重,依照董虎的估算,河北之战后,可能还要在战后再次投入一两百万万救助河北百姓,之后的花费就会大幅度降低,不仅是因为十二万新募兵卒解散回乡,更多的是救济百姓实事上是一锤子买卖,因为百姓除了一开始需要借贷渡过难关外,之后就不需要了。
董虎不会对当前的状况太过担心,远比其他人乐观的多,可再如何,他还是向老人们一再保证,数年内绝对不会考虑主动考虑运河之事。
https://jiwufengbao.com/book/34954/1548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