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闽南城城门外大约二十里地有一个乡村,叫作“龙槐树村”的,村里面有一个三十一岁的佃户名唤作高德明的,家里只有破屋两间而已。
这也忒太清贫了,所以高德明这么好的小伙子,十几年来却一直娶不到老婆(高德明刚刚捅了我一下:说借我们这块宝地,求推荐!)
有一天太阳刚迈上山坳头,高德明要去田里干活,只见二、三十个村民,不知道啊在龙槐树下围观着什么,他就凑进去看看热闹。
原来在龙槐树下放着一个木盆,里面装有一个在襁褓中哭泣的男婴。
村民们都在交头接耳指责遗弃孩子的父母,却没有人愿意收养他。
高德明见那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于心不忍,突然之间他挤出了人群,抱起了那孩子,然后对众人说道:
“请诸位乡亲给高德明我做个见证见证,这个孩子从今以后就是我高德明的儿子了。”
说完,高明德不顾众人的惊讶,小心翼翼地就把孩子抱回了家。
回家的道路上,高德明就给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唤做高平安,就是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平平安安的。
高德明他是真心实意喜欢这个孩子的,他为了多赚些钱,背井离乡地带着孩子去城里找他父亲认识的一个老木匠,学做木匠活。
这老木匠无儿也无女,他听闻高德明收养弃婴的故事,很欣赏他的品行,叔侄俩还是“臭气相投”的,老木匠遂收留了高德明做了他目前唯一的学徒。
在老木匠的悉心教导之下,高德明靠着自身的努力和勤奋,花了五年的时间,终于出师,可以外出接活干。
高德明学到了老木匠的独门绝技“榫卯术”,打家具的时候不需要一枚钉子,拼接的时候就能严丝合缝,这对木匠的手艺要求着实很高。
老木匠把高德明当成关门弟子,悉心栽培,有老雇主上门叫干活,他都让高德明去。
没过几年,高德明因为木匠手艺高超,慕名找他干活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达官贵人。
高德明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知道老木匠无儿无女,如今年老体衰,决定认老木匠做义父,想赡养老木匠到终老。
老木匠没有拒绝,他欢天喜地地收下了高德明当义子。
从此以后,老木匠就在家里照顾高平安,高德明就负责赚钱养家,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过着平凡又幸福的生活。
这一天,高德明在店里打家具,雇主徐长发带着一个男子找上门来,徐长发介绍这个男子是老乡,此人叫李成志,在外地做绸缎生意的。
李成志在闽南城看上一个酒楼想修缮一下做客栈,听说高德明木匠手艺好,就让徐长发带他过来。
三人谈好了工钱,并且约定好开工的日子,李成志爽快地给了高明德五十两的定金,然后同徐长发心满意足地离开。
到了晚饭的时候,高德明把此事告诉了老木匠。
自从老木匠把铺子交给高德明打理以后,他的全部精力都在照顾高平安身上。
此时,他听闻高德明要去修缮那大酒楼,就随口问了一句大酒楼的位置。
高德明也就随口答道:
“在闽南城中的坛子巷。”
老木匠闻言皱起了眉头,他依稀记得在那里曾经是有一座大酒楼,然而在五年前,也就是高平安出生的那一年,酒楼发生了一场蹊跷的大火,大酒楼就被烧毁了。
那场大火确实是蹊跷得很,半夜里突然起的火,当时大酒楼里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出来。
当地人觉得晦气,所以大酒楼一直没有人愿意接盘,这家大酒楼遂一直荒废至今,没想到终于有人接手了。
老木匠有些担忧道:
“那个地方不太干净,明德你呀最好是推掉这趟活吧。”
高德明谄笑道:
“爹,我是个正经人,我不会去勾栏瓦市的。”
原来坛子巷是城里有名的烟花之地,巷子既幽深又狭长,两旁店铺林立,都是三层木质结构小楼,暗娼明妓站在二楼搔首弄姿,引来无数恩客流连忘返。
老木匠语重心长地将那大酒楼烧死人的事情,通通地告诉了高德明,最后语重心长叮嘱道:
“德明,这几天我心里总觉得发毛,你还是别去了哈。”
高德明闻言之后,心中着实犹豫不决起来。
徐长发是这闽南城里的十大富豪之一,高德明这些年靠着他的关系挣了不少钱,贸然拒绝李成志就是驳了徐长发的脸面,这些有钱人最在乎的是面子。
高德明他只是一个小木匠,他实在没有能力应对这徐长发的报复。
高德明终于把担忧说了出来,老木匠叹息了一声,他明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道理,最后只好再次叮嘱高德明万事须小心为是。
到了开工的时间,高德明刚套上马车要出门去,被老木匠叫住了。
老木匠缓缓地递给他一个布袋。
高德明打开以后,发现里面居然装着一个满是污垢的旧墨斗。
老木匠沉吟着说道:
“这墨斗是祖师爷传下来的,近百年了吧!你带在身上辟邪,遇到危险时就立刻拉出墨线。”
高德明有些惊骇,他知道老木匠对这墨斗有多珍惜,几乎从不离身的。
相传这老墨斗是祖师爷曾经用过的,放在宅子里可以驱邪又挡灾。
高德明是一个实在人,并不信怪力乱神,但是见老木匠这般担忧,他心里也开始七上八下。
高德明驾着马车来到坛子巷外,由于是大白天,勾栏瓦市还没有开张,巷子显得有些冷清,只见一些恩客打着哈欠,摇摇晃晃从店里出来。
https://jiwufengbao.com/book/39928/10853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