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觉到了敌人身上那种破釜沉舟的意志,但同样的,因为这数日以来截然不同的交战体验,诸葛亮终于可以断定,眼前的敌人,绝对已是江东最精锐的一批军队了。
——
诸葛亮猜测没错,易小天从诸葛亮等人还没从柴桑出发时就已经给诸葛亮准备好了一个又一个的陷阱。
第一道陷阱已经相当明显了——要么说易小天的计谋总是超乎常理,让诸葛亮这样的人都吃尽了苦头呢。
说攻心,易小天比起法正只强不弱。
易小天这种对于各个势力中谋士武将开了挂一般的清楚认知,就是他设下陷阱的凭借。
从一开始,易小天就断定了诸葛亮等人会因为他所放出的一些小细节而做出所谓“精准的判断”。
就因为易小天知道诸葛亮原本的身份——农夫。
这倒不是说易小天鄙视农夫什么的,士族出身的诸葛亮能够“躬耕于南阳”已非当年姜太公钓鱼那种处境。
种种迹象表明,诸葛亮是真的相当喜欢种地读书的清贫生活,这个是相当难得的。
但同样,就因为诸葛亮做的并非是面子工程,他那些根植于心底的习惯与认知,都与他躬耕南阳的经历密不可分。
天文历法、易经八卦——最重要的是农时天象,这些在后世看来诸葛亮所拥有的超乎寻常的能力,到了易小天这边,反而成了他利用的突破口。
你不是喜欢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吗?
那么我就只留细节给你看,哪怕笼罩在细节之外的乃是一些相当违和的大框架,若不是诸葛亮的存在,仅让普通人判断,他们绝对会做出完全相反的决定——但易小天就是相信诸葛亮,就像诸葛亮绝对相信他自己的经验一样。
果不其然,那所谓的青黄不接的秧苗,那混杂在箭雨之中的“破绽”,还有守城将士们以假乱真的表现,这些单跳出一个来或许诸葛亮还未必会上当,但当这几个“巧合”一同出现的时候,强如诸葛亮仍旧还是着了道。
而当诸葛亮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之后,接踵而至的建业一战,便是前半段计谋收官的时候了。
说实在的,朱然已经相当完美的完成了任务,接下来就是真的丢掉了建业,易小天也不会怪他的。
只是当朱然得知易小天原本是打算只让他打赢第一仗就可以撤退的时候,朱然反倒选择了坚守下去。
“我已经无路可退了,所以至少能在此时发光发热,身为一名将领,又何乐而不为呢?”
——
这里,建业处,诸葛亮逢遭迎头打击,最终不得不停歇休整。
而另一边,庞统这边,似乎局面就更加不容乐观了。
最终在大华山附近磨磨蹭蹭了两日左右,庞统才意识到,对方早已经撤出了大华山区。
他们则是中了敌人拖延的计策,一想到这里,庞统就懊悔无比。
但木已成舟,覆水难收,都走到这一步了,庞统不可能原地放弃追击,放弃一路南下统合鄱阳交州建安的机会。
而这些,自然早在易小天的预料之中。
https://jiwufengbao.com/book/41855/1182897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