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八月初。
孙权派吕范为使,以其子孙登亲去江陵。迎娶关羽之女,关凤为妻。
孙刘两家“重归于好”,至于江夏孔明也没有讨要回来。
江夏为三家交汇之处,四战之地又非交通要地,占之无益。
在荆北若襄阳樊城不在手上,不如就防守南郡,如此还能集中兵力优势。
且暂与孙权,还能帮忙抵御中原曹军威胁。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刘备回到成都,曹操也回到了许昌。
但他们都不知道,目前这一场大战虽然结束,可它带来的影响并未结束。
暗中升起的硝烟,在曹孙刘三家后院升起!
许昌,曹操魏国公府。
老曹回到许昌,因为打了好几场败仗。为了安定统治,只能在内政上做些手脚了。
汉中之时便考虑到己方人才青黄不接,便有意兴设学校,延礼文士。
看情况,自己死前估计是看不到天下一统了。总要培养后来俊才,才能在未来局势中最终取得胜利。
但就在这时,有四个人却在暗中商议,请曹操再进一步,称王!
这四人便是侍中王粲、杜袭、卫凯、和洽。
曹操称公,本就弄得许昌大乱一场。又逢荆州汉中双线失利,按理说绝不是称王的好时机。
其实不然,现在反而是个不错的机会。
正是因为战败,要通过称王。让手下人心安,水涨船高嘛。
“魏公内修文德,外扬威武。救济万民,搀扶汉室。功高而劳苦,恩重而情深。”
“值此国家动荡之际,百姓望魏公如久旱求甘霖,群臣思明公如昏夜寻浩日。”
“臣议,欲尊请魏公进位为魏王。以安天下人心,从百姓之愿!”
在侍中王桀的带头下,慢慢越来越多臣公出列来跪请曹操称王。
汉室经过这些年的动荡,真的不剩什么忠臣了罢。满堂尽蝇营狗苟,卑躬屈膝谄谀之臣。
瞧着架势,好像曹操不称王就是对不起天下人似的。
但天下百姓对老曹的评论,怕没这么好。
老曹这些年繁重的屯民制度下,激起了多少反抗?心里没点数。
但不说这些百姓甚至黔首,世家其实普遍支持的。
其实总有人说曹操打压世家,好像是什么不得了的功绩。其实仔细想想,也那么夸张。
其实不论曹操还是孙权。都绝对不可能站在世家的敌对面,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世家的一部分。
甚至可以说,皇帝其实就是天底下最大的世家头子。
曹操孙权的出身阶级就是世家,这是他们统治的根基。站在自己阶级的对立面,纯粹找死。
比如用人制度方面,举察制还是主体。
求贤令只是一定程度的收拢人才,打破世家官僚垄断或许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则是曹操本身对于人才的刚需。
比如土地制度方面,屯田制更多是曹操招集流民,为自己增加粮草收入。打击土地兼并,换谁做在这个位置都会。
与其说曹操打压世家,不如需要说克制世家发展,没那么大公无私。
这满堂臣公,可都是世家出身。别说曹操,就是皇帝陛下也能给你拉下马。
孙权亦然,只是生存发展的需求罢了。
刘备属于另类,因为取得荆益之前,几乎没有世家投资他。现在随着势力发展,也要面对这些问题了。
所以曹操才能在称公,称王的道路上得到世家支持。
简言之,世家与曹操不是仇敌,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https://jiwufengbao.com/book/43079/1283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