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邺城,漳河大营。
石闵召集部将董匡、王平和卫峥议事。
石闵忧心忡忡地道:“三位叔叔,我刚刚下朝。现在大王的圣旨已经颁发下来了,大王任命夔安为中坚将军大都督,节制诸军,率同我、石鉴、李农、张貉、李菟五位将军,兵众共五万人侵犯晋国的荆州和扬州的北部边境,另派二万骑兵进攻邾城!”
“大王为什么想要南征?”董匡疑惑地道。
“据说晋国的征西将军庾亮庾元规有北伐而克复中原故土的想法。在年前,庾亮将豫州刺史之职授予辅国将军毛宝,让他与西阳太守樊峻领一万精兵,共守邾城。又任命陶称为南中郎将、江夏相,率部曲五千人进入沔中。庾亮之弟庾翼任南蛮校尉、南郡太守,镇守江陵。任命武昌太守陈嚣为辅国将军、梁州刺史,进入子午道。”
“庾亮又派偏师伐蜀,进入江阳,擒获成汉的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将他们押送京师。庾亮则率十万大军,据石城,为诸路大军的后援!对于庾亮的所作所为,大王深恶之,故而想要先发制人,派大军南征。”
王平闻言,不由得兴致勃勃地道:“闵儿,晋国真的是要北伐吗?”
石闵摇摇头道:“应该不会。现如今我大赵国的国势正如日中天,天下列国莫不望风披靡!而晋国偏安一隅,王业难兴,他们刚刚平定了叛乱不久,此时如何腾出手来北伐?”
“可是我听闻南晋多精兵强将啊!”
石闵苦笑着道:“三叔,打仗可不仅仅是依靠精兵强将而已的。兵戈坚利,拥有精兵强将的军队固然能打一场乃至于几场的胜仗,但是不可能一直不败的!这是国战,非一两场战役所能扭转的。”
董匡闻言,不由得微微颔首道:“不错。当年的祖逖北伐,声势浩大,中原的汉人莫不附从,几乎逼得石勒要逃出中原了!当时的晋军可是一度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城池土地,可惜功败垂成,晋室无心亦无力于北伐,最后祖逖是忧愤而死,让世人哀叹良多。”
“祖逖之死的确可惜。”石闵点了点头道,“不过他的失败还是有道理的。一则晋室无力北伐,二则祖逖是孤军深入,过于急功近利了,这底子都没扎实,便试图挑战强大的敌人,如何使得?”
董匡随即起身道:“闵儿,既然大王已经下旨让我们汉军南征,我这便去召集兵马。”
“嗯。”
等到王平、卫峥三人都相继离去,石闵便一个人待在主帐之中,沉默不语。良久,他幽幽地叹了口气。
南方的晋室屡屡北伐,却都功败垂成,是有着最根本的原因的。
历史上一共有三次声势浩大,而最具影响力的北伐。
一个是祖逖慷慨激昂的北伐大业,一个是桓温收复中原的多次努力,一个是刘裕无可匹敌的虎狼之师!
先说祖逖。
祖逖能够取得一定成果的北伐,同当时北方分裂的国际关系有关。
两个赵国的对峙态势,为祖逖创造了有利条件,甚至在祖逖进取中原之后,一度同赵王石勒缓和双边关系。
对比后来南朝刘宋的元嘉北伐,面对北方统一的中原大国北魏,则是南北大国对峙的态势,至少从对手实力层面,难度要比祖逖大很多。
除此之外,祖逖能取得这么大的成果,还有祖逖出色的军事能力和有效的怀柔策略的缘故。
祖逖为了能够在刚刚收服的中原失地站稳脚跟,先后拉拢中原各地的小股武装力量,这些势力大约类似于当地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拥有一定的财力和兵力。
祖逖出色的个人能力在“八王之乱”期间就有所体现。
祖逖为人好学坚忍,他与刘琨是挚友,在青年时期,二人结下了刘关张的情意。那时节晋武帝尚在世,不过他们已经看出了天下即将大乱!
史载: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这就是“闻基起舞”的由来。
北伐之所以失败,在朝廷的不支持,事实上也无力支持。
说到祖逖北伐的失败原因,不得不提及一下晋元帝司马睿这个人的性格,
在祖逖接连取得北伐胜利过程中,祖逖被司马睿猜忌会坐大,加上忧心“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敦会逐渐威胁朝廷,最终郁郁而终。
王敦和朝廷的爱恨纠葛,不必赘言。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正是此类世家大族和朝廷的内耗,也正是东晋难以求得更大发展,只能选择折中和妥协,偏安江东的重要原因。
接着是桓温。
成功铲除成汉政权的桓温政治势力空前高涨,这也是东晋桓氏家族崛起的开始。
永和十年(354年),已经积聚了足够多的政治势力、军事势力的桓温开始了首次北伐,从襄阳进抵关中,眼见收复故都长安在即,关中的年长者都激动到痛哭不已!
史载: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可见,身处异族统治的关中百姓对王师北定中原也是顾念宿遇,瞻望悢悢。但是事有不协,因为粮草短缺,桓温不得不退出关中。
https://jiwufengbao.com/book/43756/13330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