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海女眼巴巴的看着突然降临到草棚里的“倭寇老爷”,只见他一副神情凝重的摸样,似乎要为潘氏诊治,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半响,才有一个海女跪着哀求道:“老爷,求你救救她她为了要养活全家到现在都没有嫁人,要是死了全家都活不了了”
“不碍事,我能治好”冯宗泽说道切开引流术对医护人员来说是很简单的外科小手术特别是他们现在还拥有磺胺这样的抗生素的前提下,治好并不困难
冯宗泽早在许多难民身上练过刀,实行起来运刀如行云流水一般,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手术,插入引流条,撒上消炎粉――以他的经验,磺胺消炎粉差不多就是“神药”,消除伤口炎症有奇效
果然,虽然他开始动刀的时候海女们一阵骚动,但是看他手法娴熟,又是放脓又是敷药,结束之后潘氏也变得安静下来知道“倭寇老爷”的已经为她施展了医术,不由得感激涕零,连连行跪拜大礼
“现在不要紧了,你们先照顾她三五日她就好了”冯宗泽用朝鲜话说道,“我关照厨房给她开病号口粮”
所谓病号口粮是救济口粮中的一种,专供病号伤员其中不含番薯粉,完全由米粉和淀粉构成,另包括少量的蛋白粉用来煮成糊糊,营养丰富又容易消化
冯宗泽看了一眼海女们自从被俘之后,他看到俘虏们个个衣衫单薄,就关照从仓库里给她们每人一身供给难民的棉衣
说是棉衣,其实里面絮得是蒲绒,絮得数量也不足保暖性很差但是对于还是一直单衣真空勉强捱过冬天的海女们来说,这已经是能暖到心窝里的好衣服
眼见着“倭寇们”给棉衣,每天糊糊管饱,又给治病,海女们除了感激涕零,心中又直犯嘀咕这些奇怪的“倭寇”到底要干什么?
若是瞧上了她们的身子被俘到现在也有好几天了,又不叫她们去陪宿,只是关押着,每天派人来问很多问题
而且她们渐渐的也发现了端倪:这些“倭寇”其实是中国人因为他们在彼此交谈的时候说得是汉语济州岛上有很多元明流放犯人的后裔,有的人依然能够说汉语海女们多少也听过
难道他们是大明的海盗?但是这装束也太奇怪了
海女们开始在内心犯嘀咕,但是原本心中的畏惧和抵触已经消散了不少大家已经觉得,不管他们是倭寇也好,大明的海盗也好他们并不是坏人――至少对他们这些穷人来说
冯宗泽看时机差不多了,就将海女们释放回家了,不过他关照她们,去把躲在附近山上的村里人都找回来
“我们不抢东西,不烧房子,不会抢女人”冯宗泽说着看到跪在下面的海女们有人露出了笑意,“只要大家回来给我们干活――给我们干活的,我们都给粮食”说着他拿出一个褐色油纸包这是这些天来海女们非常熟悉的东西:救济口粮
为了给她们熟悉这种口粮,以便有朝一日达到米军在二战期间的c2那样神奇的威力,这些天来一直让海女们帮厨烧火让她们充分熟悉这一口粮的外观和口味,以便将救济口粮的威名传播出去
济州岛的1631年相对风调雨顺,没有发生灾情,但是前些年几乎年年有灾,李朝政府不许济州岛的百姓外流到本土半岛,救济亦不及时饿死不少人,冒死渡过海峡逃亡半岛的也不少活下来的人都是长期遭受饥饿的折磨
渔村虽然有渔获可以补充食物,但是收购海产的商人盘剥极重,粮食卖高价,鲍鱼海参却不值钱渔村里的百姓过得是一种非常惨淡的贱卖贵买的商品经济生活
长期挣扎在饥饿线上的人,对吃饱饭有着强烈的期望亦是最可利用,能够爆发出最大破坏性力量的一种动机冯宗泽用得手段不鲜,但是一样有效
海女们释放出去没多久很快就把逃亡到山里的村里的百姓们都给动员回来了――大多数人家原本就是身无隔宿之粮,又断了每天的渔获,躲在山里早就捱不过去了现在听说来得“短发倭”来招抚,也就下山了
冯宗泽等百姓们都回来,专门到村里开了个会,要村民们继续出海捕鱼捞取海产,只不过获得的渔获要全部出售给他们:用粮食和其他日用品支付货款
百姓们当然愿意――不愿意他们也没有选择:商人们显然不会再到这里来收买干货,除非他们抛弃家业背井离乡的逃走
先以经济利益诱惑,再从量变到质变,这是元老院的民政工作的一贯办法
处于饥饿绝望中的老百姓是最现实的,谁能让他们吃饱饭,有衣穿,他们就会追随谁,哪怕只是一张远期支票,只要你描绘的出色,照样能拉起队伍来
冯宗泽毫不怀疑在他们的润物细无声之下,从渔民村很快就会走出本地的第一批带路党
朴德欢和朴德猛兄弟和十几个被特侦队抓到的俘虏一起送到了城山
https://jiwufengbao.com/book/44290/1376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