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放在以往,张虎的行军速度当然不能跟闫民望这支汉番混成部队相比。闫民望带的人,藏族士兵占了一半,另一半的汉族士兵因为也是世代生活在洮州,入乡随俗久了,各种习惯也跟当地人相差无几。这些人对辅兵的依赖性比传统军队低得太多了——任何明军,包括帝国最精锐的孙杰麾下,除非事先统一规划好路线的长途行军,途中各地会提前预备好粮草,正常情况下,一部分辅兵们靠近水源为战兵们扎营的同时另一部分便得埋锅造饭,更要分出去一帮人砍柴打水,军粮和马匹的草料则要靠所有辅兵人拉肩扛或者用小推车牛马畜力跟着大部队走。如此一来,行军速度会非常慢——平均速度能达到日行三十华里的,绝对是一等一的强军。更有很多时候,军队长途跋涉就像一个城市搬家:随军的铁匠木匠等匠人、做皮肉生意的女营、猪羊牲畜、各种做小生意的……都要跟着大军一起走,行军速度也就比乌龟快点有限了*。在现代后勤体系问世以前,这个问题几乎无解,直到后世的满清,在鸦战时向前线调兵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化整为零。把分散驻扎的部队士兵分作若干“起儿”,自行开赴战场。举例来说,贵州某营有兵五百,分散驻扎在某州二十几个要害关卡(叫“汛地”),接到开拔命令后,传令兵分别通知:某汛驻兵十五人,抽调十人,自行前往广州……路上凭腰牌或长官开出的路引找各地方官要吃食。这一趟,少说几个月,走得最久的有一年多,仗打完了还没到的*!集中兵力突击更是白日做梦。
说到粮台,还有个今天看起来非常匪夷所思的现象,听着像天方夜谭,事实上却千真万确——一些规模较大的战事,为了保证前线的军粮供应,朝廷甚至会组织民众前往靠近前线的安全区屯垦。等过个半年一年的,粮食打下来,就地入仓,供那时才会开过来的大军吃饭!比如平奢安之乱,朝廷便提前在嘉定州成都府等地组织民众开出来大片的军屯、后世左宗棠收复伊犁也是如此,胡雪岩一面组织粮商就近采购,一面提前在河套地区安排屯垦……这样做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成本。古代没有公路铁路,更没有机械化运力,靠人拉肩扛千里运粮,民伕自己也要吃饭,十能存一算高效了,要是更远些,可能百分之九十五都要消耗在途中,任谁也供不起。其次是大家都这样,对手的效率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故而不需要担心贻误战机,成千上万没饭吃闹起来的饿兵才是朝廷最大的危机。
闫民望指挥带的人就不一样了。首先,只要不下雨露营就不用扎营帐:穿一半另一半缠腰里的藏袍一裹,倒头就能睡。其次是体力好,普通军队里士兵走了大半天肚子饿了,自然会脚下无力越来越拖沓。这帮人不一样,随军赶了几百头牦牛驮辎重,无论哪个走饿了,随便找头牛拔出匕首捅一家伙,然后趴伤口上咕咚咕咚灌一肚子热乎乎的牛血,完事随手抓一把湿牛粪往伤口上一糊——人也精神了牛也没大碍,继续开步走!第三是负重有限,天再冷也不用带额外的棉衣,晚上往牦牛群里一扎,包你要多暖有多暖!最后一点,大家都有马骑……更何况,丁知府下了死命令,沿途州县都预备了足够的物资。
张虎的速度也不慢。因为他也有近两千匹马——在白马路簇司换了一千多匹,进入洮州卫以后沿途又陆续用茶砖盐砖换了些。携带的辎重本就不多,又急着北上,而且临洮府也没什么像样的抵抗力量,所以直到安乡(今甘肃永靖),后队才被闫民望咬上。
进入陕省以后,张虎打头,方戈负责押后。苏木连河在安乡北面不远处分了个叉,向东的一股通向甘州中护卫,就是今天的兰州、另一股先是向西南再向东南拐了个六十度夹角与洮河合流,安乡就位于洮河北岸。方戈前脚过了河,闫民望的追兵就到了南岸,两军隔河对峙。
心里再急,闫指挥也不能强渡——被半渡而击百分百包挂掉,那是白白给张贼送人头的,闫指挥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于是大军转向沿着洮河向回走,在下游结河关附近渡过去。前锋过了河便派出信使给甘州中护卫送信,要求他们配合出击:只要能牵制住贼们,最多只需要拖上一天,自己就能赶到。
大军全部渡河用了三天,正要拔营,塘骑回来了:兰州已经被张虎的前军打下来,别指望了!卢光宇把能打的都带走然后扔四川自生自灭了,剩下的老弱病残听说击败卢指挥的张大王寻仇掏老窝来,一哄而散逃去周围各堡,现在张虎就舒舒服服待在兰州城里啃羊腿呢。
闫民望气得七窍生烟,急急忙忙往前赶,然后便一头扎进了方戈的伏击圈。
不过吃亏的是方戈。
发现中伏,洮州卫的追兵迅速用牦牛围成了一道防御圈。像戚继光的车阵一样,都是多少次实战用人命换来的经验,方戈埋伏的两个营根本没捞到什么便宜,而洮州卫几乎人手一张强弓!这也是地方特色——内地的精锐部队披甲率高,弓箭破甲的效果很差,所以军中弓兵的比例一直很低。藏边则不一样,除了头人和有限的几个亲信,绝大多数藏兵都没有铁甲,骑马冲锋就是以弓箭互射为开场,所以弓箭是标配。
张虎这里披甲率也不高,毕竟从保宁仓促逃出来不可能还带上铁甲,与方戈汇合后朝天关的武库里倒是有一些,加上击败卢宇光的缴获,全军披甲士勉强不到四成。方戈把一多半甲给了张虎那几个营,倒不是方戈有多仗义,因为平生第一仗就是打了卢光宇的埋伏,而且赢得摧枯拉朽,便想当然地以为所有仗都如此,追兵发现中伏就会像卢将军那帮兵一样哭爹喊娘地撒腿往回跑,穿了铁甲反倒不容易追上。
一声令下伏兵尽出。伏兵里面有二三百骑兵,本指望他们一下子便把狗官兵们冲垮,然后骑兵兜圈子赶,步兵随后压上来追砍,没想到对方不仅没跑,一阵唿哨后一大群牦牛挤到前面把路给挡住了!这可咋办?方副帅一时没了办法。箭在弦上总得发啊,于是击二通鼓把步兵砸下去全军发起冲锋。
兵士们呐喊着冲上去,然后方戈就看到了从牛群后面扑面而来的一片飞蝗!距离近,十几二十几丈而已,洮州卫的兵卒们都用平射,跑在最前面的五十来个骑兵谁也没躲开,齐刷刷地栽倒,把后面的人马绊了个稀里哗啦。第二轮射击藏兵和那些已经成为大半个藏人的汉兵们不慌不忙地专挑夹着骑枪的家伙们招呼,压倒性火力优势下战果可想而知。第三轮箭则几乎是顶着收不住脚冲到眼前的家伙们面门射的,射击效果出奇地好。那些命大的家伙们跑到牛前才发现,自己手里的刀偏偏还差了尺把长,就是够不到另一侧的敌人,正在着急,对面的长枪已架在牛背上捅了过来!
阵后的方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然而,就是干瞪眼没办法。有心组织弓兵对射,这个念头刚刚冒出就被自己否定了:别说弓手有限,一千多张弓对不到一百张,对方还躲在牛后面,谁输谁赢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要是多些枪兵就好了,扎不着人把牛捅倒了也行啊——唉,也不行,举着杆长枪能跑多快?一个照面间骑兵就损失了一半,刀盾兵好歹还有个小圆盾护着要害,枪兵双手持枪怎么举盾?这功夫官军的弓箭还不得再放倒一半!
太可恨了!我都冲锋了,你们怎么不逃呢?你们到底是不是官军啊!
https://jiwufengbao.com/book/45850/14501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