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一年少说也是上万贯。”徐齐霖列了个保守的数字,又接着说道:“我大唐有千所驿站,便是只取半数,五百间邸店年入两三万贯也是平常。”
李二陛下挑了下眉毛,低头继续看文件,心中却泛起了波澜。
大唐国库收入在历史上并没有多少记载,据专家估计,不同时代有所不同。
比如开元某年的收入为粟二千五百余万石,布绢绵二千五百余万端屯疋,钱二百余万贯,总计三千多万贯。
但贞观年间的人口为三百余万户,开元时为一千余万户,差了三倍还多。再加上贞观年间的频繁战争,把当时的国家财政收入定为一千万贯应该是只多不少。
再来看看金光门、春丽门外的商业房地产,只是上万贯的收入,就算加上驿站旁建邸店,每年也超不过五万贯的收入。
若是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千万贯相比,这五万贯可是连五分之一都不到。
但这钱赚得可是轻松自在,没用国家一文钱,徐齐霖垫付启动资金,转手又都收回,还赚了一大笔。
也就是说,不在于钱赚了多少,最令人钦佩赞赏的是徐齐霖的经营手段,灵活思维。
这小子,还真是个赚钱的行家,理财的天才!
李董瞟了徐齐霖一眼,看到他一脸平和地坐在,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不禁暗自哼了一声,心说:这臭小子,装得云淡风轻的样子,就等着朕的封赏呢!
而且,这文件资料很是详细,交上来便表示撂挑子不干了。等着房子盖好就拿那“建十赏一”的奖励,租出去就可以天天数钱啦!
反正,经营模式已经铺好了路,盖房建屋也确实用不着徐齐霖这个外行去指挥。你李二陛下愿意把这些房屋给度支部,还是留在内府,徐齐霖才不管呢!
如何处置这些房屋,以后给徐齐霖再加个什么担子,李二陛下还真是有些踌躇难定。
“唐承隋制”,因此在唐初,基本全盘继承了隋的国家制度,国库制度也一样。
而隋时的太府寺统左藏、右藏、黄藏等署,这说明皇室内库仍与国家府库混同于一个机构。当然,黄藏只是为宫廷服务,故官员少,其规模不及左右藏。
隋炀帝把掌管手工业的少府监从太府寺中分出,从而使太府寺成为专职的国库部门。特别是将黄藏归于长秋监(内侍省),更使太府寺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库部门。
到了贞观年间,李二陛下复置少府监,又对国库部门实行强化,因此,比较完善和健全的国库管理系统初步厘定。
虽然国库制度初步厘定,但还没有完全定型。目前就表现为国库出纳管理始终存在着来自皇室的干扰,即国库分配和皇室消费之间的矛盾。
贞观五年正月,李二陛下便赐三品以上帛,“任其轻重,尽力取物出库”。你能背多少就扛回家,扛得少就只能怨自己身体不好。
同年,修完仁寿宫,又欲修复洛阳宫,使国库“帑藏其虚”。
https://jiwufengbao.com/book/500/12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