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这个系统的数据承载和控制综合能力,要达到现在的600万倍,才有可能实现。
另一个方面,与之匹配的并非是基因库不足,而是容纳这个基因库的系统“太小”,这个小是相对于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来说的。
打个比方。
这个“小系统”就像是把地球切下十三万亿分之一,然后把三百年的时间压缩为三十秒——里面的生物当然活不过这三十秒,甚至在三秒左右,就已经全部死亡了。
进化的代价是如此可怕……
如果要完美控制这个生态系统,以供人类这种——有复杂基因和复杂行为的生物,能够在其中生存下去,那么超级电脑的计算力与控制力也需进一步加强才行。
它需要的每秒运算的次数,只是维持简单的环境,并非能够使人类生存。而且一旦发生某个微小的误差,都要系统重启重新计算……
摆在人类面前的进化之路是如此漫长和无奈。
“计算力”和“空间样本”,成为了这个复杂生态系统的瓶颈。
除非出现爆炸般的科技进步,这种科技的发展,至少要耗费整个人类文明120-150年的时间。
但是,奇迹就这么出现了!
“智脑”的出现,代表了人类科技硬实力的突破,人机工程、新材料学与人工智能的最尖端成果。
以人类大脑为样板的“人工智能”工程,让智慧电脑——“智脑”的计算力,至少提升了6个指数级倍数。
它们也为生态系统的庞大繁复带来了更为复杂精准的控制力,数万个基因样本与环境模拟的数据控制,最终被“智脑”出色的计算力所征服。
而代价仅仅是7年时光。
……
被人类太空文明培养的下一代,所学的东西往往趋于适应太空的生活。像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选择一样,诸葛云需要做的像其他人一样平常。
工作,对于现阶段的地球人类而言,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社会资源系统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配他一些工作,比如:擅长具象思维和表现情绪,就去研究艺术和创造思想;擅长动手和发明创造的能力,就去与制造业相关的产业;擅长和人打交道,就去沟通相关领域和传播机构……
总之,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各种能力,都被系统无限细致的归类、分配。
最吃香的人,是那些复合型人才,他们选择的领域会比常人更宽广。
“太空研究中心“的学者们,很少会选择呆在地面,他们要么去太空城上的研究机构,要么做考察船上的随船研究者。他很自然的选择了后者,这让他感觉有了一丝新鲜感,这个时机来了……
在研究院期间,“至高神“组织并没有什么动作,他们一直蛰伏着。
甚至一度让世人以为他们消失了。
这是他在地球上最后的一夜了,计划终于开始启动。
诸葛云漫无目地走在街道上——直到,他无意中看到一间风格怀旧的酒吧,一股莫名的感觉让他直接推门走了进去。
https://jiwufengbao.com/book/56184/1717023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