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所谓过错,并不是单纯哪一个人的,也许,最开始的时候,激情掩盖了差异,再后来,时间久了,感情陷入平淡,所有的问题暴露出来,终于走到无法继续下去的地步,那些先前在一起的理由,最后都变成了分开的借口,只能选择放手,至于那个竞争者,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小夕也经常说,虽然当年因为嘉嘉的原因,自己的爱情受挫,但是追根究底,还是两个人的原因,在一起的理由或许有很多,分开却只要一个就够了,经历过,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有情人终成眷属不过是美好的祝愿罢了。
回到工作上,保荐机构人员正在整理项目建设批复文件,这才发现,海源的档案管理现状堪忧,和天捷一样,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员,业务部门人员的流动又频繁,加上档案分类方案不规范,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档案柜里文件材料的来龙去脉,我想,这可能是民营企业的通病,虽然天捷有国企背景,但毕竟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档案规范方面达不到国企的要求。
我当年接手档案工作就非常痛苦,首先要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做分类方案,并且确定本企业的分类代号,一般是用拼音的首字母表示,比如,管理类档案就用“GL”代替,科技档案是“KJ”,基建档案是“**”,以此类推,让每一份文件材料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类别。接下来就是编制档案管理办法、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让每一份材料的整理都有据可依。其中,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一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因为必须结合公司实际,在编写前向各部门征求意见,完成初稿后,又去各部门进行查漏补缺,才算真正完成。
但是,制度方面的建设只是理论层面,真正的档案管理还在具体操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各部门去收集文件材料,常常存在这样的情况,各业务部门为了工作方便,往往不愿意将文件交到档案室,因为文件材料一旦盖上了档案章,就受法律保护,借阅、复印都需要走严格的审批流程,这对他们来说,增加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所以只有让公司所有人都形成强烈的档案意识,才能真正实施好这项工作。
档案意识是众多民营企业所不具备的,在以效益为中心的企业,凡是跟盈利不挂钩的工作,都会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但真到了需要查询、利用档案的时候,才能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然而,这项工作靠的是平常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经常会有无能为力的感觉。
我曾经非常喜欢档案管理,喜欢它的单纯和安静,但是我那位领导却不肯让我去负责这一块,非要我做公司法人治理方面的工作,但我对档案管理的喜爱却一直都没有改变过。
海源的档案十分分散,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案,如果哪一天梁副主任辞职了,接这块工作的人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各类档案都是按年度分类,并没有按照重要程度划分保管期限,基建类档案也没有按照项目保管,想要在短时间类查找到某个项目的整套资料非常困难,这就是目前的问题。
资料难以收集,保荐机构的工作效率就会受影响,最终受损的还是海源,所以我只能尽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去完成相关工作,至于业务改进方面的事情,短时间内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只能以后慢慢推进,当然,我十分清楚,档案管理虽然是迫在眉睫的事,但是公司经营层不会立刻提上日程,因为,这些事,远远没有安全生产、产量、销量等重要,况且还涉及到人员和设备配置的问题,就更加复杂了。
只能是徐徐改之。
https://jiwufengbao.com/book/58957/1925804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