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一档节目中,窦文涛讲过一个故事:
他认识一个小伙子,因为妈妈做生意莽撞亏了钱,每个月都要帮着妈妈去还外债。
就是这样的经济情况,小伙子花起钱来一点都不含糊。
有一次,直接花了1万多块钱买了一件风衣。
当时,窦文涛知道价格后,吃了一惊。
“我的天,我都觉得贵啊!”
消费不起的人出手大方;消费起的人,反而觉得太贵。
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实际上,这个男孩只不过是一个被标配绑架的受害者。
男孩从事着时尚行业,对于整个行业的人来说,一万块钱的风衣不算什么,那只不过是一个从业人员最该有的基本要求。
对男孩来说,买一万块钱的风衣,那不是对奢华的欲望,而是他在行业站稳脚的刚需。
用窦文涛的话来说,“咱们说的高配,对人家那是标配。”
不知你们发现没有,标配门槛变得越来越高了:
小孩子的标配,是家教、外教和游学;
女人的标配,是名牌包包和口红;
男人的标配,是年薪百万、车房和手表;
老人的标配,是保健品、单反和出国游;
其实,大部分不过是商家营销出来的结果。
如果大众不在意,也没什么不妥。
但让人可怕的是,这些用金钱打造的“标配”,正在绑架我们的生活。
02
信息茧房,让高配不断变标配
同事嘉嘉常说,每次在网上闲逛的时候,她都感到特别焦虑。
不管是分享美妆的APP,还是记录生活的短视频平台,或是回答专业问题的网站,到处都是比她优秀十倍甚至百倍的人。
他们不仅长得好看,还那么有钱、有闲。
背着限量款的包包、住着有落地窗的房子、动不动就能飞去巴黎喂鸽子……
每次看到他们光鲜的生活,嘉嘉都有种极大的失落和挫败感。
在这个信息激增的时代,只要打开手机,我们能看到太多太多故事。
曾经的小白领喜提了兰博基尼、曾经的大胖子练出了马甲线、曾经的学渣考上了斯坦福大学……
这些故事,经过互联网加工和扩大,很容易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到处都是像他们这样的人,过着我们眼中的理想生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些被网络扩大的人,永远只是人群中的少数。
不要以为,就你没钱出国玩,全国还有95%的人连护照都没有;
不要以为,就你月薪还没上万,全国还有73%的人,工作10年月薪没过万;
不要以为,就你没有考上985,全国还有96%的人没有上过本科呢。
不管互联网怎么夸,少数人拥有的标配只是他们的标配,它永远都是普通人承受不起的高配。
不要为了互联网制造出来的焦虑,逼着自己不断升级。
就算我们拥有了别人的同款手机、包包、鞋子,我们依旧还是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而不是站在金字塔上的人。
03
有的标配,不过只是一场虚幻
最可笑的是,不少那些光鲜的标配,甚至都只是一场网络假象。
那些所谓的有钱、有颜、有车、有马甲线,不少都是被包装出来的结果。
你们猜,如果拥有网络上的标配,大概成本会是多少?
不用399,也不用299,只需要几毛钱就够了。
你只要愿意,就能在朋友圈成为炫车、炫包包、炫私人飞机的白富美、高富帅。
我曾花15块钱在网上买到一堆资料,里面有1800张炫富照片、700个小视频,平均下来,炫富的成本连一毛钱都不到。
如果,你觉得在朋友圈面前嘚瑟不够,还可以花点小钱,买个高仿或者租个奢侈品来充门面。
从鞋子、包包、手表、耳环、手链、项链、衣服,都应有尽有。
甚至卖家还宣称,外观跟真的一模一样,就连设计师亲自来看,都看不出来。
虽然我觉得这话有水分,但相信去糊弄身边人,应该是够了。
想要变白、变美,甚至都不需要花钱。
只要滤镜开到够,角度找得好,分分钟拥有婴儿肌、大眼睛、高鼻梁。
只要愿意,互联网能让10分变成100分。
这种营造出来的100分,就是一场虚幻,我们根本就没必要去追寻。
你以为全世界就自己最丑、最穷、最没本事?
实际上,那些所谓优秀的男女,说不准还不如你。
04
标配永无止境
为什么,我非要劝你别被标配绑架?
理由很简单,标配从来不是一个恒定的标准,当我们在追逐它的时候,它只会水涨船高,最后将我们奴役。
在日本泡沫经济前,就曾出现过人们被标配绑架、奴役的现象:
那时,日本流行起了打高尔夫球,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为了拥有成功人士的标配,人们开始纷纷购置高尔夫球杆,生怕自己掉了价。
https://jiwufengbao.com/book/59472/1971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