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雄厚,在2000年后发展更是迅猛,是“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并连续多年跻身国人最看重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化工业、制药业、机械制造业等在全国都小有名气。
宜都工业基础一直不错,改革开放前就是湖北省“五小工业”城市,而且门类齐全,既有毛巾厂、棉纺厂、床单厂、印染厂等轻工业也有锅厂、农机厂、通用机械厂等重工业企业,60年代起一大批“三线”厂矿又落户宜都,有288、388、717、607地质队等等,大量人才涌进宜都,更极大的加强了宜都的工业实力。我有很多亲戚就在这些国营企业工作,而且印象中生活都过得挺不错的。
80年代末期我读小学的时候,有天中午回家吃饭,听见父亲和母亲在谈事,父亲说“今天市里某领导找了我,说很欣赏我的工作能力,让我不在剧场工作了,调到毛巾总厂当负责管生产的副厂长,调令还没下,先征求我的意见,我还在考虑,他说不急让我回来问问你的想法。”
“提干当然是好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且企业的待遇比你在行政单位的那点儿死工资高多了,一人的工资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人,可你这调到毛巾厂后家里的事怎么办?我这连个换手的人都没有,两个孩子还小,谁来照顾呢?”母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记得父亲说过当时他的工资是38.5元,多年也没涨过,这点工资养活我们一家人根本不够,生活很是吃力。后来改革开放允许个人经商,单位照顾租了个门面给我们,母亲就做了宜都最早的个体户—开了个小商店,平时母亲照看商店,但进货都是父亲帮忙,父亲下班后看店,母亲才能腾出手来做饭,我和妹妹上学期间就在店子里吃饭,这父亲要是调到毛巾总厂,收入看着是高了,但店子的生意、我和妹妹我上学就成了大问题。
后来知道父亲当市领导的面儿,把情况讲述了一遍,婉拒了领导的好意,依旧在剧场上班。
再后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些宜都曾经的骄傲破产的破产、改制的改制,三线厂矿则纷纷外迁,许多下岗工人生活朝不保夕,父亲则在单位里安然度过直至退休。
我曾经跟父亲开过玩笑,如果当初父亲调到毛巾总厂当副厂长,后面毛巾总厂破产改制,我们家可能面临两种结果:一、发了大财,名车豪宅、纽约巴黎;二、下岗,而我们家会非常贫困、揭不开锅。父亲笑着问“你说说看”,于是我说了自己的看法:发大财是因为当年改制的时候政府企业都没有经验,很多厂领导就把国有资产一点点儿的变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然后摇身一变办一个新公司,还是那些设备、那些职工,业务关系、供货渠道也没有变,无非是换了个名字,因此空手套白狼,想不发财都难。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的父亲曾经就是某个大厂的厂长,有几千号工人,在业内也是响当当的名声,就是在改制的过程中略施手段,没花什么钱自己就成了大股东,然后又成立一个新公司,让我同学当老总,老公司的业务让新公司做,一来二去,老公司就效益日渐萎缩,最后不得不清算破产,几千工人最后不得不下岗谋生,而同学的新公司则搞得风生水起,好不热闹,也没有产权的烦恼,因为新公司是家私营企业。下岗就不用说了,过来人都体会过那种痛苦的感觉。很不幸,如果当初父亲当了副厂长,只可能是第二种结果—因为父亲是毛爷爷那时代的人,一辈子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让他同流合污,是万万做不到的。听了我的解释,父亲含笑不语,算是默认了。
父亲说过这件事他从不后悔,我相信他的话,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和妹妹做人的道理—要对得起天地、对得起祖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害人的事、昧良心的钱不挣也罢。
https://jiwufengbao.com/book/62032/2261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