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庄稼人,怎么会一跃成为县衙捕头呢,难道背后有不可告人之事?
张云燕疑惑难释,很想了解知县的情况,也想知道这位捕头与知县是什么关系,人品怎样,于是问起原由。
那个人告知,知县为人正直,关心百姓疾苦,深受人们拥戴。他能得遇知县,并收留重用,既是偶然之事,也很幸运。接着,他讲起自己的身世和经历。
……
此人姓董名方林。老家不在此地。他自小喜爱武艺,在村里跟习武的人学练过拳脚及兵器。
后来,他外出拜师学艺,练得一身好功夫,不说本领高强,也非一般人可比。
董方林家原本比较富裕,一切由父母操持,不用自己操心费力,日子过得自由自在。
后来,父母相继撒手人寰,方林要独自撑起这个家。他不会务农,也不知道怎样安排生活,只出不进,爹娘留下的积蓄消耗殆尽,家境越来越差,日子越来越艰难。
父母离世前,已经给他定下婚事,是本村王家的女儿。他二人从小认识,可谓青梅竹马,长大后互相都有好感,一纸婚约把二人连得更紧密,也倍觉亲近。
董方林见只身难于撑起这个家,便想早日完婚,也好和娘子把已经落败的家挺起来。哪知,王家嫌他贫困没有出息,把婚约废了。
董方林没有过门的媳妇叫王玉芬,父母已经离世,和兄嫂一起生活。
玉芬深爱着董方林,见兄嫂毁了婚约,十分不满:“哥哥,这门婚事是爹娘所定,怎能说变就变呢,不是有悖于爹娘的心愿嘛,不能悔婚。”
“哥哥是为你好,董家已经败落,你要是嫁给他,又愁吃又愁穿,穷日子没有尽头,可怎么过呀?妹妹再等一等吧,哥哥给你选个好人家,让你少受一些累,少吃一些苦,享一辈子福。”
“哥哥,我和董家的婚事早就定下了,乡亲们都知道,要是退婚,人家会说咱们嫌贫爱富。到那时,该如何面对乡里乡亲呀?”
“妹妹,这种顾虑有些多余,还是多为自己着想吧,哪管得了别人如何议论,随他们说去,怕什么呀。”
“哥哥不能这么说,被人指指点点,该多难堪呀。再说,方林哥哥人品好,又肯干,眼下困难一些,以后的日子会好起来的。妹妹不能违背爹娘的心愿,跟着他,就是一辈子吃苦受穷,也认了。”
“我是你哥哥,哪能让妹妹吃苦受穷呢,不要说了,我是不会让你嫁给他的。”
“不,我要遵爹娘之命,非董家不嫁!”
“妹妹,不要任性了,这个家我说了算。爹娘在,从爹娘;爹娘不在,你必须听哥哥的。”
王玉芬决心已定,又无法说服哥哥,只能整天以泪洗面。
其实,哥哥不是只为她着想,还有自己的小算盘,父母去世前已经把妹妹托付给他,并为玉芬留下一笔不菲的嫁妆,日后为她和董方林完婚。
哪知,他见财起意,想吞下这笔嫁妆,再给妹妹寻找一个富裕人家,又能赚一笔彩礼。
玉芬的兄长算盘打得挺好,却落了空,王玉芬说到做到,无论哥哥给她找什么样的人家,条件有多优越,就是不答应。她声称,如果不能和董方林完婚,宁愿这辈子不嫁人。
董方林已经知道玉芬的心意,十分感动,怎奈没有能力满足其兄嫂的条件,已经心灰意冷。他整天无精打采,自暴自弃,没有心思再做事情,一天一天地混日子。
同村的好朋友韩玉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拉起他去外地做生意。
离开了伤心地,董方林的心情渐渐地好起来,也有说有笑了。
一开始,韩玉德和董方林做小本生意,倒来倒去赚点儿小钱,积攒一些本钱后,生意渐渐地做大了。他们异地买卖,见利就做,很快便挣了三四十两银子。
董方林的心里又燃起了希望,想等到年底回家去迎娶王玉芬。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董方林很不幸,身患重病卧床不起。
韩玉德为了照顾他,没有精力顾及生意事,整天东奔西跑请医买药,尽心尽力地为好友治病。
治了一段时间后,董方林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日见加重。所剩银两已经不多,二人很着急。
董方林知道自己的病情非常严重,很痛苦,也很绝望,不再抱有幻想。
https://jiwufengbao.com/book/63374/2418619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