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气氛瞬间凝固!眼见所有士兵都不听从自己的命令,巴西军官怒骂道:“你们这帮混蛋在干什么?没有听到我的命令吗?你们为什么不冲上去!”
“敌人的重机枪火力太凶猛,没有炮兵压制,我们根本冲不上去!”
“借口!全部是懦弱的借口,第四团三营的卫生兵都敢拿起枪进攻!卫生兵都不害怕!你们害怕什么?”
“四团三营有炮兵支援,我们没有。”
一名士兵小声嘟囔道。
“够了!你们这群胆小鬼!不要再为自己的懦弱找任何借口!立刻向前进攻!”
巴西军官火气上涌,大声威胁道。
“长官,有人偷袭!”
若隐若现的火光中,几个模糊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巴西士兵们的视线里。
“敌袭,隐蔽!”
听到手下士兵的提醒。刚刚还满脸怒气的军官仿佛瞬间变换了一个人似的,果断的四肢着地,趴倒在地上。
“是第六团的奥尔格中尉。”
距离拉近,一名士兵出声道。
“你们的指挥官在哪里?”
“我在这!”巴西军官从地上快速站起来,脸上的表情有些尴尬道。
“热图里奥将军命令,四营返回营地修整两小时,由恩格里特少校的部队接替你们执行进攻任务。”
“好的,等到恩格里特少校的部队抵达后,我会带领部队返回营地修整。”…………
“根据前沿阵地的战斗情况估计,巴西军队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姆博卡亚迪小镇,粗略估计,敌人在姆博卡亚迪一线方向投入了大约7000人的兵力。”
比亚里卡车站,第一混成旅一团团长张文廉站在临时指挥部内,开口道:“我军在姆博卡亚迪方向防守兵力将近2000人,在正面防守阵地实力对比上,巴西军队在数量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
“巴西军队很可能忽略了特维夸里方向,只把关注点集中到了正面阵地上。”
75毫米炮兵营营长周立英思索道:“如果是这种可能,那么先遣部队分兵两路,将第五营、工兵营等部队部署在特维夸里方向,就失去了意义。”
“依照巴西军队的攻击力度推测,对面的巴西军队指挥官应该受到了上层指挥机构的军令压力,所以才会在仓促之间,集结主要兵力,在夜间发动大规模进攻。”
“巴西人在和我们抢时间,他们想要利用兵力优势,重新从我们手中夺回比亚里卡车站的控制权。”
旅属侦查营营长李济泰认同道:“巴西军队在姆博卡亚迪方向对我军形成了绝对的兵力优势,如果以我军当前的兵力防守姆博卡迪亚阵地,虽然有很大概率能够打退敌人的攻势,但是也可能付出超过500人的兵力损失。
所以,我认为,在特维夸里方向兵力闲置的情况下,不如抽调一部分兵力回援姆博卡亚迪方向,然后再配合相对充裕的兵力,利用夜色做掩护,对当面进攻敌军发动一次反冲锋,打乱巴西军队的进攻部署,尽可能得为后续援军抵达争取更多的时间。”
“巴西先头进攻部队总数约一万人,目前出现在我军一线前沿阵地范围内的敌军数量约7000人,以巴西军队的行军速度推算,如果他们转移到特维夸里方向,从侧翼对比亚里卡进行袭击,大概需要3个小时,3个小时足够巴西军队完成变更主攻方向的军事变动,但是在3个小时时间范围内,我军却很难准确把握到巴西军队进攻方向的变化。”
张文廉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道:“我军的目的是确保比亚里卡车站的安全,特维夸里方向的兵力不能够轻易调动,不过,单纯的被动防守,也不符合我军的作战方针。
依周营长和李营长刚才提出的建议,利用夜色做掩护,趁着巴西军队进攻停止的间歇时间,一方面派遣部队对前沿敌军发动反击,以达到打乱敌军作战计划的目的,另一方面派遣数支精干突击分队,突破至敌军防线内部,侦查巴西军队炮兵的具体方位,以给我军炮兵集群消灭敌军炮兵创造有利条件。”
张文廉的反击计划,综合了几个主要指挥官提出的建议,虽然总体战略方面偏向于保守,不过在具体的战术反击方面,仍然具有汉国军队普遍存在的进攻性。
根据战场情形变化而制定的反击计划,得到几名主要军官的一致认可,三个小时后,傍晚11时零八分,一轮炮火攻击后,姆博卡亚迪前沿阵地方向,大约600名士兵从数个前沿阵地涌出,兵锋直指阵地前沿另一侧的巴西军队。
炮火肆虐、机枪喷射,再加上新式步枪的火力优势,在遭受突然打击的情况下,原本精神便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巴西士兵,即便具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也在恐惧心理下,很快崩溃、逃跑。
反击战打成了击溃战,600余名士兵趁着夜色,追着7000余名巴西士兵追着打,直至午夜十二时十七分,反击部队势力进攻势头衰退,主动脱离与巴西军队接触时,巴西军队才堪堪稳住了阵脚。
第二天早上七时十分,经历昨晚一夜的惊吓,巴西军队刚刚缓过一口气,紧着着又遭到了汉国炮兵集群精准化的打击,炮击攻势持续约二十一分钟,二十一分钟过后,热图里奥指挥下的巴西军队,整个炮兵团二十四门中型火炮大部被摧毁,完全未遭受炮火打击的火炮仅仅剩下七门。
作为支撑火力单元的炮兵团遭受惨重打击,巴西第九师所部失去了遏制汉国守军炮火打击的火力倚仗,因此,在9月16日上午8时至下午2时期间,巴西军队强撑着发动的四次进攻,皆因为受到汉国守军的有力打击,而全部失败。…………
:。:
https://jiwufengbao.com/book/64407/2520997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