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老兵!
大堂门口突然出现一男一女,所有人视线都被吸引了过去。
那领头青年的目光在李芊儿那无可挑剔的脸庞上转了转,接着向下滑落到了那被黑衣裹住的一对双峰,最后停那不足盈盈一握的柳腰上,眼中顿时掠过浓浓的惊艳之色。
“真是个绝色!”
领头青年不由的惊叹啧了啧嘴,一抹淫亵的光芒从眼瞳深处闪过,耳边却是传来其他青年公子低低的淫笑声:“恭喜莫少爷,莫少爷今天艳福不浅。”
“哈哈哈。”
那领头青年莫少爷闻言也是狂放的大笑起来,望向李芊儿的目光显得不怀好意。
而一旁的李奕奇,则是被这群人直接的忽略了......
没有理会这些人看向自己的目光,李芊儿面色凝重的望着那个独臂老者,晶莹的眸子中眼神闪烁了不定,似乎是在确认自己的判断。
犹豫了一会后,她还是微微侧身在李奕奇耳边低声说道:“如果我没看错,那个一只手的老人家用的是侯爷当年独创的拳法路数。”
“噢?”
李奕奇脸上流露出一抹诧异之色,皱眉看着李芊儿,就听到对方继续说道:“很可能......很可能是安南都护军中的人,侯爷当年麾下的亲兵。”
“什么!”
听到这句话,李奕奇脸色顿时一变,问道:“你确定?”
“应该错不了。”
听到李芊儿的话,李奕奇忍不住深吸口气,眼神也变得锋锐了起来,看向那几个世家青年的目光一片冰冷,深邃的双眸中掠过淡淡凶芒。
若之前他还是抱着五分好奇、五分打抱不平的心态打算来参与这件事,那么如今他心中那股事不关己的想法已经消失了。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大夏连年征战,边境就从来没有一天太平过,李九杀驻守在安南,每一年都要在和蛮族的征战中抛下几万具青年将士的尸骨,那些血洒疆场的士卒们,死后能有一具完整的尸骸被带回故乡已经是万幸。
而那些战死者的家属,因为伤残而失去战斗能力,甚至失去生存能力的老兵们,下场也只比战死者好上一些。
虽然朝廷会给一笔不菲的抚恤银,但是,即便得到了一笔抚恤银,真正能够善终的人却依旧寥寥无几。
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的李家嫡系。
难道这独臂老者,竟然是当年的大夏老兵,李家嫡系?
“小子,你是谁?”
见到那突然出现的绝色黑衣少女正眼都没看自己,而是举止亲昵的和一旁的李奕奇低声交谈,领头青年莫少爷脸上露出一抹不快之色,指着李奕奇问道:
“本少爷问你话呢!”
“老人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帮是什么人,为何要迫害你们?”李奕奇走进大堂,来到那位独臂老者身旁,李芊儿紧跟在他身后。
“你!”
见到对方理都没理会自己,莫少爷冷冷看着李奕奇,眼中怒火悄然升起。
“这位公子,老朽拜托了,你把我孙女带走,带到官府去。”
独臂老者强忍着心胸处那翻腾的血气,神色哀求的看向李奕奇。
“呵呵,想走。”
听到独臂老者的话,莫少爷眼神讥讽的看向他,冷笑两声,说道:“老东西,今天不把你孙女交出来,一个人都别想走!”
“聒噪。”
李奕奇双眸微微眯起,眼神冷漠的扫了那莫少爷一眼,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寒芒。
“芊儿,给个教训,别弄死,让他暂时说不了话就好。”
一旁,李芊儿听到李奕奇突然直呼自己的名字,先是微微愣了愣,然后很快反应过来,目光怪异的看了李奕奇一眼,接着身子一晃,朝着那个莫少爷冲去。
“保护少爷!”
在莫少爷众多随从护卫的惊呼声中,李芊儿的身体仿佛鬼魅一般,化作一道道看不清的虚影蓦然出现在那莫少爷的身边,速度快的根本无法阻挡。
啪——
一个重重的巴掌声在所有人耳边响起,众人愣愣的望着那倒飞而出的人影,又看了看已经回到原来位置的黑衣少女,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之色。
数丈的距离几乎眨眼间就往返而过,顺带还狠狠的抽了对方一巴掌。
李芊儿怎么出手的,没人能看清。
“气海境?!”
看到黑衣少女头顶上的一抹气流漩涡,那群功夫不弱的护卫顿时骇然失色。
“好快!”
李芊儿的速度之快,就连李奕奇都吃了一惊。他第一次对李九杀给他送来的护卫的实力有多强产生了一定的了解。
不过,现在却不是想这个的时候。若是这独臂老者当真是当年李九杀麾下的老兵,而且是亲兵,那么他就不应该对这件事置若罔闻了。
定了定心神,李奕奇看向那位紫衣瞽者少女,注意到对方没有焦点的灰色双瞳,眼中先是流露出一丝异色,但是下一刻便恢复正常,轻声道:“这位姑娘,我就是官府的人,你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我说一下吧。”
李奕奇的声音很轻很柔,声音中透露着真实关切之意。
大夏亏欠这些人,李家也同样亏欠这些人。
若没有这些人以身报国,效忠大夏、效忠李家,大夏南境何来几十年的安稳,李家何来这几代人的富贵。
李奕奇深深的记得当年李九杀也多次提起过这件事,但是到了最后却也只是长吁短叹。
李家虽然贵为大夏一等一的王公贵族世家,但是面对数十万甚至更多的亡者遗孀、伤残老兵,想要确保他们一生一世的安稳,索要耗费的银两、物资是个天文数字,就算将整个李家卖了都不知道能不能凑一个零头。
然而,朝廷对于这方面的情况也从来都是心知肚明,却又从不敢明确表态,因为整个大夏加起来恐怕都没有那么多清闲的职位供给给这些身有残缺的老兵及其家属们。
至于供养他们的妻儿,又会给赋税增加极为巨大的压力,夏朝再富庶繁华,国库终归是有限的,每花出去一笔预计之外的银两,就意味着要从地方缩减开支来补缺亏空。
对于这件事情,兵、儒两家都是耿耿于怀,经常争的面红耳赤,朝廷也是有心无力,在诸多利益的权衡之下,最终选择了给一笔数量不菲抚恤银一次性了事这种不愠不火的半吊子方案。
至于李家对于那些在安南军中阵亡的将士,则会在朝廷拨款之后再私下赠与一笔钱财。
https://jiwufengbao.com/book/65284/25922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