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机武风暴小说网 > 王道霸业 > 第四十四章 木牢关下

第四十四章 木牢关下

赵之海立于中军马车行辕之上,看着身前身后向南急行的兵士,内心如同翻倒了五味瓶一样,复杂而又苦涩。

在三日的连续行军过后,赵之海由赵之栋处得知昨日又有近千余兵士在行军途中失去了踪迹。

这些人或落队寻不到大军,或在山林迷了路,或与沿途戎人部落相拼而亡,不管怎样,总归是再也见不到了。

赵之海并不是有着妇人之仁的统帅,不然他也不会利用自己的军队以及民夫百姓为饵,从戎人包围中将秦军主力带了出来。

纵然他也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恐怕往后朝中相争时,政敌们也会以此为凭,对他展开攻讦。

不过总归是从萧关逃出升天,最起码已经脱离了身后戎军的纠缠,况且那些用作诱饵的军士都是前日里带头闹事的校尉和军侯麾下。

对于性格阴鹜的赵之海来讲,纵然没有此次突围之举,也是要迟早收拾掉他们的。

赵之海深以为然的带兵法则其中有一条就是,兵士需要无条件服从将领,而将领必须无条件服从主帅。

一支百战百胜的王者之师,必须只能发出一个声音,而这个声音就是作为上将军的自己所发出来的最终命令。

这些闹事的将领们无疑是触碰到了赵之海的逆鳞,所以他才将计就计,弃了这些不安分将领军士,保全了主力人马。

为了让这个计划更为周全,他再三思索后将更夫和百姓也加入到了计划中来,虽然有些失了仁道,但与全军覆没,大秦威望相比,这些百姓更夫们又算得了什么。

实际上,戎人根本就没想到赵之海会来这手,别说那些只会依靠蛮力的戎将没有想到,就连那赵之海亲口称赞为“战略如神,战术如鬼”的戎人单于也未曾想到。

三日前赵之海率部向西奔逃离去时,那戎人单于当场立在中军,惊的目瞪口呆,看着赵众人马离去的背影,口中说道:“这是要学樗里骅么,不愧是秦国的中更、上将军赵大人啊。是我疏忽了,佩服佩服。”

确实如同那戎人单于所料,赵之海正是在困于萧关时突然想起介鸳曾对他讲过的,那个叫樗里骅的百将在守卫木獬关时的故事。

此事赵之海虽然并未在意,只是当初初闻此事时觉得这樗里骅确实是个有勇有谋之人。能够在受困关外之时于域外奔袭,最终从其他关隘安全返回,这事放在哪里都算是个奇迹了。

而正是这个当初他只是闻之一笑的故事,让他有了突围对策,所以这才领着秦军主力从萧关之西突围,意欲出秦入戎,从须弥山脉以南进入关内。

至于为何不从秦岚山脉北上入关,则是赵之海考虑到北上之路需要穿越戎人数个大部落,一路免不了又要起了冲突,况且人生地不熟,这对于大军作战来说则是极为不利的。

但须弥山脉由北向南的木牢关、云母关、栖霞关、碧潭关、弥神关、武藏关、玉霄关中,除已被攻破的武藏关、云母关、栖霞关、碧潭关四关外,木牢、弥神、玉霄三关尚在秦国手中。

况且一旦从南须弥出了关就能立刻与赵之梁三万大军合兵一处,又有原州五县地方兵马,到时进则可攻,退则可守,更为有利一些。

所以秦军才会选择向南突围。

经过三日的急行军,赵之海见已到须弥山麓,往后的路程皆是山路,就下令让数日未眠的将士们原地修整。

军令刚下了不到片刻的时间,就见山林河滩、荒野土坡尽是躺倒一地席地而眠的秦军将士。只有生火造饭时产生星星点点的炊烟向着高高的云霄飘扬而去。

赵之海下令派出斥候向三十里外的木牢关送去军报,让守关将领接引大军入关。

随后,他又唤人传来赵之栋及两位行军校尉尹芳及吴勐,一同商讨些进军事项,最终确定由尹芳率领麾下部众断后,吴勐率军先行之策。

随后才下令待全军修整完毕后拔营出发,务必于今日夜前全军进入木牢关内。

大军休整近一个时辰后,正待要起营出发时,赵之海突然接到后方的斥候来报,说大军后二十里外发现万余戎兵。

赵之海明白这是戎人派来追击自己大军的人马,立刻下令火速拔营,急行木牢关。

部下众将都明白,虽说自己这边还有两万五千大军,但此地乃是戎人的老巢,一旦被追击的敌军拖住,不消一日时间周围的戎人部落就会派人将大军团团围住,到时就只有覆灭一条路可走了。

所以听到将令后,众人立刻整顿人马火速向南开拔。

赵之海有些担忧。

虽说此地只距木牢关仅仅三十余里路程,但这三十余里路将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这三日,所过戎人部落纵然只有老弱妇孺,但也给了秦国大军相当的打击,在那些部落戎人的纠缠之下,才让自己这边在短短三日内损失了近三千的兵士,更延缓了行军速度,让后方的戎军追了上来。

但事已至此,除了加快步伐,赶在戎兵追击下先期到达木牢关外,再无良策。

https://jiwufengbao.com/book/68970/26675972.html

本站地址:jiwufengbao.com
最新小说: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兰芳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