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海并未责怪赵之梁急躁,他知道若是须弥诸关要是如此好夺,五百多年来就不会到现在才首次被攻陷了。
何况当初戎人夺取关隘还是从堡垒内部打开局面的,并非是强攻而来。
在缅慰赵之梁几句后,他又向赵之梁及乌氏县地方官员仔细了解了这段时间从西京所发的援兵之事。
一听之下才知果然如他所料。
当初他在萧关发出求援的兵报之后,西京朝野轰动,上至卿大夫,下至普通百姓都在议论:连上将军中更大人都陷入戎人的包围之中,可见战事已经恶化到了何种地步。
秦公亲自下令让方元恒领左将军之职援救萧关,但方元恒却以生病为由连连推脱。
秦公知道是之前拜了赵之海为上将军惹得方元恒不悦,不得已之下只好亲自登门去请方元恒,一番晓说利弊,甚至痛哭流涕之下,方元恒才用了数日的时间调动河西、朔方、夏中三郡兵马八万慢悠悠的向原州开赴了过来。
而在此期间,萧关一度与关内失去了联系,朝中更是流言四起,有说是赵之海领着兵马投了戎人,有的说是赵之海已经战死在萧关,一时之间众说纷纭。
只有顾道远和张孜彧等人在朝堂上据理力争,以王敏和赵之梁还在率领本部以及原州兵马攻击被戎人占据的关隘为说辞,这才堵住了悠悠之口。
但秦公却在忐忑惊惧之下,不断催促方元恒出兵,这才让慢悠悠的左将军离开了京畿之地。
而这些消息,大多数都是顾道远和张孜彧两人不断派出信使告知王敏和赵之梁二人的。
赵之海知道,方元恒是不会相信自己轻易身死的,他一定是在这段时间内不断搜集各方情报,在做到心中有数后这才发兵救援。
如果前线什么情况也不知道就贸然率兵前往原州,那可就不是那位百战百胜的左更做派了。
但如此一来,秦国可就真的彻底变成了外强中干,原本守备齐国和蜀国边境的河西、夏中两郡守军只剩半数,灵州后背的秦岚,朔方郡也守备空虚。
只有灵州兵马还算充裕,但还要防备戎人从秦岚诸关入侵。
而蜀北郡地处入蜀西的大门处,一直都是防备蜀国的关键。
所以这两地的兵马是万万不能调动的。
如此一来,此次方元恒领兵来援,对秦国来说已经算是倾国来战了。
这十年间,秦国始终奉新远交近攻的外政策略,这正是赵之海与顾道远等人定下的国策,就连方元恒和雍栾也表示支持,并在行动上多次予以战争支持。
但由此也造成齐、蜀两国与秦国并不交好。如果此番抗戎不能速战速决的话,那翻过年后知道了秦国兵力分布的齐、蜀两国就要开始做些小动作了。
不过对于此事赵之海却并没有过多的顾虑,单一个顾道远就绝不会放任齐国、蜀国轻易起了侵略之念,更别说方元恒的积威仍重,那两国暂时还没有胆量去摸这头大老虎的屁股。
赵之海算了算,方元恒大军距离原州恐怕还有六七日的路程,但如果他知道了自己还活着并且驻兵乌氏县的消息后,方元恒恐怕并不会急着赶来,无私的帮自己完成抗戎大业。
想通了上述关节,赵之海立刻下令,让赵之梁继续驻守木牢关下,乌氏其余兵士则纳入自己麾下,待到樗里骅等后续军队到来后,再根据局势变化或直接前往原州或者去银岩沟与王敏汇合。
如同赵之海所料,方元恒此刻正是在夏中郡的郡城汶水城按兵不动。
汶水城位于原州东南四百里外,方元恒在昨日到达此地后除了让兵士们操演阵列外,还派出了数十批斥候不断前往探查原州各关及各县军情。
方恒心之死,让方元恒的此次出征意义非凡,一方面他对戎人和那些叛军恨之入骨,尤其是得到雍云祈的密报后,更是对原州大小官员甚至百姓也连带着愤恨起来。
另一方面,他觉得秦公为了平衡国政,拜赵之海为上将军行为也让他颇为不满。
所以秦公要他领兵救援,他就想拖些时日等待赵之海身死的消息,但同时他也派出心腹去了原州与雍云祈接头,了解边关战况。
终于在数日后,他得到传来的消息,说是赵之海确实被围萧关数日无音,想来早已粮尽兵疲凶多吉少后,这才勉强答应了秦公的请求,授封左将军一职。
但赵之海下落不明,而他手下的王敏、赵之梁却还在边关,所以方元恒不断探查边事,在料定赵之海大势已去之后,这才从西京领命一路汇同各郡之兵缓缓出发。
https://jiwufengbao.com/book/68970/2667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