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是个很有水平的领导,此时搬出了皇太极,既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给大家造成自己独断专行的印象,又要办好事情。他的意思很明显:这个不是我的意思,是皇太极的意思,你们还有反对的么?
事实再一次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
于是清政府的迁都决议就这么迅速定了下来。
方案统一了之后,接下来就是办事,多尔衮派辅国公屯齐喀、和托、固山额真何洛会前往沈阳把皇帝接过来。
由于满清政府当时还是比较穷的,北京一应俱全,满清皇帝本来家当也不多,这个家搬得比较快:2个月。
其迁都速度破了历朝历代的记录。
从7月份开始,到了当年的9月份,顺治就顺利地到达了北京。十月初一,顺治在多尔衮的辅助下,在武英殿又即了一次皇帝位。
清政权就正式成为主宰中国命运的全国性政权。
多尔衮在这次入关的战斗中立了第一功,他升官了,屁话,大权就掌握在自己手上,想不升官也难啊,但是样子还是要装装的,于是他借着顺治把自己变成了“叔父摄政王”。
老实讲,我也搞不清楚这样子名字改长了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特别拉风?
满清建立以来,他们就对抠字眼特别有兴趣,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一百多年,而且越搞越大,以至于演变成一个被后世人一直骂道现在的具有大清特色的东西:文字狱。
多尔衮的两个同母兄弟也跟着升了官,多罗豫郡王多铎为和硕豫亲王,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为和硕英亲王。
真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啊!
有人欢喜有人愁,同为摄政王的济尔哈朗肯定是不满意的,但是现在他只能隐忍。
多尔衮倒是并没有忘记他,这个时候给他封了个信义辅政叔王,只是他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罢了。
多尔衮进一步扩大了其集团在满清政权中的势力,同时他也开始迈出统一全国的步伐。
>/> >/> ,
https://jiwufengbao.com/book/71921/2782122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