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武挺高兴,但好朋友杜如晦却不太高兴。
杜如晦昨日一早回了长安城,按照独孤武的方法从卤盐中制了盐,盐很成功也可以食用,但他今天被人给骂了。
杜如晦今天带着制盐的法子来了两仪殿,两仪殿里的气氛还是不错的,大家骂骂咧咧的请求出征东突厥,但精明的李世民陛下用年号这件事给搪塞过去了。
两仪殿里本可能出现武将与文臣对骂,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没发生,一个个面带微笑的考虑着叫啥年号能让陛下满意。
杜如晦老神在在,心里没想着年号的事,反倒是想着该如何与李世民说封赏的事。
制盐很成功,杜如晦亲自试过,说明制盐的法子可行,李世民肯定得封赏,大唐就没有立功不赏的事,而且现下正值李世民刚刚登基,坊间流言四起,若是制盐的功劳都不封赏,对李世民的威信又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但是独孤武作为杜如晦的朋友,独孤武说了,不要官,不要爵,只要五百贯的钱财,杜如晦也觉得该替自己朋友办到。
至于杜如晦自己出这个钱······不好意思,家里没钱。
制盐是件大功劳,只求李世民出钱赏赐,李世民肯定会问其中缘由,难道说独孤二郎他爹对陛下有偏见,不让二郎为官受爵?
如此一说,别说钱财没有,独孤家都可能遭灾,李世民刚刚登上皇位不久,还不是今后的天可汗唐太宗,未必不会与一个乡野之民计较。
当然,以杜如晦对李世民的了解,他知道以李世民胸襟不会与乡野百姓计较,但他是想着自己好朋友将来做官的,不是单纯的只为独孤武考虑,他也是在为大唐考虑。
前夜两人交谈良久,确实令杜如晦感概良多,受益匪浅,在他眼里独孤武是人才,不管心性认知还是才学皆乃上乘,为官必定能造福一方。
实情以告,难免会在李世民心里留下一点裂痕,对独孤武的仕途会有影响。
杜如晦左思右想,也没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此时,李世民正好瞧见了杜如晦脸上的纠结,也瞧见了他身旁放着一个布袋。
早就知道杜如晦这几日没来两仪殿议政是去了正阳村查探制是否真存在制盐秘方之事,现在的情况明显是有结果了。
“克明,近来可有喜事上奏?”李世民突然开口问道。
“确有喜事,近日,臣偶然想到从毒盐中制出可食之盐的秘法。”杜如晦被李世民突然的问话打断了思路,顺嘴便将独孤武替他找的借口给说了出来。
两仪殿中,针落可闻,就是李世民明知事情经过也直发愣,然后一片哗然。
“贤弟不可妄言。”
房玄龄的话音中带着一丝紧张和不解,这可不是私下里吹牛打屁,虽说现在并非正式的上朝,但朝中重臣可都在两仪殿中,说出来的话那便是一口吐沫一颗钉,还是钉在石板里的钉子,抠都抠不出来,一旦把话说死了,那就一点转圜的余地也没有了。
“放你·····放屁,毒盐之中岂能制出可食之言。”
一位四五十岁左右的家伙怒视着杜如晦,义愤填膺道:“臣弹劾兵部尚书杜如晦,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藐视陛下,视我等于痴傻小二,不惩不足以戒告天下。”
老家伙脾气很暴躁,似乎与杜如晦有仇,看着杜如晦的眼神中带着怒火,还带着些许得嘲讽和笑意,似乎已经认定了杜如晦欺骗李世民一般。
“淮安王此言差矣,杜尚书此乃一时失言,若是一时失言便要陛下惩戒,岂非让世人以为陛下心胸狭隘。”
又有人站了出来,说话水平不低,直接一顶大帽子扣在了李神通的头上,显然与李神通不对付。
李世民登基之后论功行赏,李神通对杜如晦与房玄龄功居自己之上的事不服,在朝堂上早不是什么隐秘之事,杜如晦又交友广阔,自然有人站出帮衬帮衬的。
杜如晦有好友,李神通自然也有,一场骂战在两仪殿中开始了。
骂杜如晦竖子妄言,当着文武官员的面哗众取宠,骂他把其他人都当成了三岁小儿,还有不太讲究的武将指着杜如晦会骂娘的。
当然,也有帮着杜如晦说话的,只是没有任何人认为杜如晦说得是真话,准确的说没有人认为有人能从毒盐中制出食盐。
被人骂了不说,还被一帮老兄弟怀疑自己说谎,这让杜如晦如何不郁闷。
https://jiwufengbao.com/book/1997/43386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