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机武风暴小说网 > 逆天换明 > 第四百四十三章 悲喜交加的团聚

第四百四十三章 悲喜交加的团聚

希望是有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渺茫,已经是偶尔才会想起。

自从官府推出寻人榜后,每次有辽人移民而来,杨大满几乎每期都去看,去寻找。

一次次的失望,打击着他的信心。最后,他的希望就只能放在平辽之后,那时候再找不到,也就彻底死心了。

可突然的巨大的惊喜就这么一下子砸了过来,他瞪大着眼睛,在寻人榜的杨姓一栏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下面则是妻子和儿子的姓名和现住址。

使用揉了揉眼睛,杨大满再次分辨之后,终于确认下来。一时间,脑袋里纷杂思绪涌出,几乎丧失了思维。

直到旁边有人叫他,杨大江才恢复了清醒,惊喜、激动、担心等复杂情绪包裹着他,胡乱地打着招呼,一路急回到了宿舍。

妻儿无恙,这固然让他喜出望外,可父母呢,为什么只有妻儿的名字,难道……

杨大满胡思乱想,恨不得一步就迈到妻儿面前,看个清楚,问个明白。

“老杨,要不要这么急啊?”张姓军官回到了宿舍,眼见杨大满已经打好行装,马上要出发的样子,赶忙说道:“明天才开始轮休,可不敢擅离军营。”

杨大满勉强笑了笑,说道:“军法军纪,某岂能不知。只是这突来消息,令某心绪烦乱。”

张姓军官疑惑道:“妻儿既然无恙,很快就会一家团聚,你又烦心什么?”

杨大满苦笑了一声,说道:“某不仅有妻儿,还有父母,心中岂能不惦念,不担心?”

张姓军官叹了口气,说道:“不管怎样,你还有妻儿,某家却是……”

杨大满眨巴眨巴眼睛,再迟钝也明白过来,自己真是贪心不足,太不知道满足了。

妻儿没事儿,还想着父母,是不是还有亲戚朋友?与子然一身的张姓军官比,已经是极为幸运,还胡思乱想个屁呀!

伸手拍了拍张姓军官的肩膀,杨大满也不会说什么安慰的话,沉默了半晌才说道:“兄弟若有空儿,便来家中坐坐,某请你喝酒。”

有家了,寻人榜上有地址,就在复州,离着单身军人休假的营地,也不算远,也就一天的路程。

张姓军官也是个豪爽之人,否则杨大满也不会主动邀约,还是第一个请至家中做客的。

甩开心中的愁绪,张军官哈哈笑着,说道:“那是自然,某要拜见嫂夫人,还要看看侄儿。你尽管回家团聚,过得三五日,某便去喝你的喜酒。”

喜酒,确实是大喜之事。尽管官府推出寻人榜,但实际上能够找到失散亲人的概率并不高。象杨大满这样历经坎坷又与家人团聚的,简直是凤毛麟角。

杨大满也抛开胡乱的心情,开始考虑回家的准备。

妻儿应该是这批从建州解救回来的辽人,虽然有官府安顿,也只是能吃饱穿暖,条件肯定还差得很。

幸亏这几年没有象其他单身军人那般吃喝胡造,少说也攒下了二十多两,在辽东,这可算得上一笔不少的钱财。

何况,军属的优待政策,还没享受到,正好让妻儿沾光。

临时安置的房屋肯定不是很理想,不知道官府还有没有特意给军人建的房屋,年前能搬进去更好,明年再住宽敞的新屋,也成。

路上买些酒肉,再买匹布,多吃些好的让妻儿补补,过年让他们也能穿上新衣裳。

杨大满心里打算着,计划着,只盼着到了明天,便立刻赶去与妻儿相见。

...................

对于寻人榜,刚刚来到辽南的杨李氏并不熟悉,甚至不太知道。

尽管官府作了登记,可她觉得人海茫茫,要找到生死未卜的丈夫,希望虽然有,却很渺茫。

可哪怕是渺茫的希望,她也要等待。不知道要等多久,也只有时间才能冲澹记已,以及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当然,很多在战乱失去亲人的妇女都已经改嫁,或是没有了希望,或是为了生活,这都无可厚菲,甚至是官府所希望和鼓励的。

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杨李氏和杨小河已经基本适应了新的生活。有政府救济,靠着洗涮缝补,靠着杨小河打零工,条件比刚来时又有了些许的改善。

“明年咱们先种十亩地,你出大力,娘做小活儿。”杨李氏看着儿子试穿新做的鞋子,满脸的慈爱,憧憬着未来,“收成好的话,应该够咱娘俩吃饱了。”

杨小河穿上新鞋,在地上走动了一会儿,说道:“娘,种地俺自己就成,您就在家好好养身体。”

杨李氏也不与儿子争论,欣慰地点头,说道:“我儿长大了,是最能干的。”

杨小河挺起了胸膛,家里就他这半个男丁,自然要当养家的顶梁柱。

他已经打听清楚了,村上有公共的耕牛,虽然不是免费,也不过是赋税交得稍微多一些。只要收成好,多交点就不算什么。

最累的是春耕和秋收,只要这两个农忙撑过去,剩下的农活儿就没那么累了。何况,就是再累,不挨打受骂,还能吃饱饭,杨小河也不在乎。

“娘,我明天还去山里采蘑孤,能卖不少钱呢!”杨小河对这个来钱道儿十分热衷,季节也快过了,得抓紧时间。

辽东的山珍和特产,现在主要是由官府收购,再通过登来和天津,还有林家的关系,转卖到内地,已经成为东江镇的稳定财源之一。

原来这个买卖是由沉世魁沉太爷主持的,现在沉太爷已经搞起了对倭海贸,看不上这些小钱儿了。

但在那个时候,确实是小钱,因为东江镇在陆地上没有多大的地盘,能够采摘搜集山珍特产的地方也不多。

但现在却不同了,辽南三州、沿海地带,再加上宽甸镇江,山珍特产的数量急剧增加,赚取的钱财也不是小数了。

这对于东江镇百姓又是一个增收的路子,秋季采蘑孤、木耳、松子,基本上在山林中都有,可不象后世那般稀缺。

说实话,外来移民但凡勤快点,有些力气,就总能找到养家湖口的路子。这就是在东江镇的地盘上,官府最着力解决的问题。

否则,在地盘还不足够大的情况下,哪里能承载那么多移民?光靠官府救济吗,那肯定不是长远之计。

所以,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移民,都能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不管是长期的,还是零工,尽量让他们自食其力,至少也能提高生活水平。

https://jiwufengbao.com/book/25391/12950346.html

本站地址:jiwufengbao.com
最新小说: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兰芳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