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太傅、太保都是皇帝的老师,因皇帝的需求不同,上三公的偏重点也各不相同,太师的“师”本意是“帅”的意思,教授的是帝王治理国家、统御帝国的能力,是真正的帝师;太傅则偏重于道德礼仪,教授帝王的品德;太保是教授帝王如何打仗,是军事上的老师。
少师、少傅、少保是太子的老师,日后太子一旦登基,他们自然也就成了上三公,更何况“太傅”是天下道德规范的代表,地位更加尊崇,从某种程度上,比太师、太保的地位还要尊崇,毕竟太师教导的是治国理政实务方面的才能,太保教授的是行军打仗的事情,而这些都多多少少带有权谋阴暗一面,在民间百姓眼中,道德规范的太傅自然更加尊崇,也正因这个缘故,往往帝王托孤大臣都会以太傅为首,就如刘辩登基时,太傅袁隗就是托孤大臣,只是很可惜,袁隗是政坛老狐狸,手握尚书台的他并未担得起“太傅”这一职责。
董虎更愿意亲自教育儿女,只是他总是在外奔波,儿女又年幼无法跟随在身边,也只能为儿子寻找一些合适先生,但至今能让他真正认可的先生也只有贾诩一人。
历朝历代,朝堂上大吏嘴里的百姓,九成时候都不是真正的百姓,而是与官吏有利益联系的富户家族,而对于董虎来说,真正能给帝国提供钱粮的却是普普通通的百姓,而不是食利阶层的富户大族。
身处农业社会,社会的所有财富来源全都是农民创造的,保护底层农夫的利益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身为帝国最高皇帝,若连这一点都看不清楚,那也没资格做皇帝,偏偏这个时代的士大夫自身就是维护“食利”阶层的一员,哪怕是蔡邕老头,也会每每为了富户家族而寻董虎的麻烦。
为一个屁大娃娃启蒙,别说是天下名士了,就算是陈留、颍川、南阳、汝南境内任何一个书院内的学子,都有资格为董宁启蒙,然而天下真正有资格为董宁启蒙的人又少之又少,关键点就在于三观教育上!
但不管怎么说,贾诩向阎象开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丰厚,但沉默了十数息的阎象还是拒绝了,带着一些老人又回到了淮河南岸……
“先生,那个阎主簿真的要做宁儿的先生吗?”
看着阎象渡河而去,董宁还是问出了心下疑惑,董嗣忠也不由转头看向贾诩,心下却有些不满,就算为宁弟弟寻个先生,那也是父亲董虎的权利。
贾诩笑了笑,说道:“但凡天下有识之士都能看到,只要十年内我军没有发生太大的变故,这场天下争霸就已经分出了胜负,若阎象能成为公子的先生,他日必尊贵至极。”
“阎象不可能看不出来这些的,但他还是拒绝了,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他不敢!”
董宁一愣,不解道:“为什么啊?他是害怕爹爹吗?”
贾诩微笑摇头,解释道:“我军兵盛,而且主公已经渡过了淮河,极大的威胁到了淮南军的生死,但他们并非没有与我军一战的实力,可他们却与我军和谈了。”
https://jiwufengbao.com/book/34954/15486546.html